臺港是命運共同體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香港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而爆發的抗爭活動,呈愈演愈烈之勢,抗爭者和香港特區政府不斷加劇對立,社會陷入撕裂狀態,香港營商環境因而受到嚴重衝擊,零售業和不動產交易雙雙下滑、股市連日重挫,外來投資也轉趨保守,港府稱香港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並非空穴來風。同時,愈來愈多企業在這場風波中,開始面臨政治表態的壓力,因而陷入輿論風暴不能自拔。

香港的危機臺灣社會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再次審視法治與自由、抗爭與穩定、政治與經濟發展關係。臺灣實現了民主,卻失去了法治,政府治理能力也節節下降。香港作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中心,向來以廉潔高效的政府、完善的法治,以及高度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而著稱,但隨着社會對立的加劇,政治議題逐漸凌駕於經濟議題,香港社會發展的重心也開始失焦。

事實上,香港在過去20年間,已經錯過多次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繼續依賴金融和地產業註定不是長久之計,可惜香港社會在如何解決深層次危機的問題上並沒有達成共識反對派提出的民主解方不足以迴應產業界的關切,也得不到北京的認同;建制派對經濟發展提出的解決方案,同樣難有落實空間,其方案本身也被很多人認爲,依舊是在爲地產界服務。

意見分歧的背後,其實是不同立場者彼此的不信任,而長期的對立無法化解,又進一步導致社會意見極端化的趨勢,甚至出現了港獨思潮。北京雖然祭出多項政策,包括作爲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並未取得港人的信任,相信可以幫助香港走出困境,港人對北京的信任也同樣跌入冰點

這些都構成時下港人抗爭的時代背景,任何負責任的旁觀者評論家,都應該嚴肅思考化解這一宏大難題複雜性,併爲解決香港困境提供建設性意見。但就在此時,蔡政府卻自認爲撿到批判一國兩制的重砲,不斷髮聲鼓勵香港抗爭,藉此機會達到操弄反中氛圍的目的。至於風波中同樣會受到影響的臺灣企業,蔡政府不僅沒有給予協助,反而拿他們祭旗,進行政治炒作。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在專訪中就曾批評,「香港在流血,但是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在補血」。

蔡政府的不道德正在於此,如果蔡政府出於對香港前途的關心,或真誠希望化解決香港危機,因而支持香港民衆的自由民主訴求,並提出建設性建議,那自然無可厚非,而且理所應當。但蔡政府顯然並非如此,他們的眼中只有選舉算計,只考量政治操作、如何爲選情加分,卻全然忘了香港和臺灣一水相隔,不僅文化風俗相通,而且經貿連結更是緊密。港臺航空和航運路線都是排名世界前列的繁忙航線,即便後來兩岸開放三通之後,香港不再扮演兩岸中轉的關鍵角色,港臺之間的直接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也依然緊密,港臺航線依舊是香港和臺灣航空公司最賺錢的航線之一。

臺灣即便不站在道義立場,純粹以利益爲考量,臺灣都沒有理由坐視香港的沉淪。雙方的緊密關係決定了香港經濟一旦受到衝擊,臺灣也註定要受到波及。相反,香港的繁榮穩定則可以直接帶動整個亞太區域的經濟平穩發展,而臺灣自然也可以從中受惠。

香港作爲世界金融中心,擁有資金融通優勢,臺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鏈重要環節,擁有豐沛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優勢。長期以來港臺兩地經濟與社會關係緊密、政治關係卻非常疏遠,現在看來兩地已漸漸成爲命運共同體。雙方應走出框架重新認識彼此,通過優勢互補,在合作中相互幫助彼此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無論對香港還是臺灣來說,解決產業發展困境,纔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鑰匙,唯有實現經濟的永續發展,香港和臺灣纔能有更多的資源和政策空間化解社會矛盾,而瀰漫在雙方社會中的民怨空氣,纔有可能煙消雲散。

臺港是命運共同體,蔡政府卻把香港抗爭作爲自己的選舉提款機,企圖把香港當成對抗大陸的前進基地,兩岸關係將陷入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