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訊/MAM與MDM 專訪Citrix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
作/魏君頤
Citrix以VDI技術爲出發點的MDM解決方案,提供有別於安全廠商的作法,而現在更多企業的焦點轉而來到裝置中的應用程式上,也就是所謂的行動應用程式管理(MAM)。因此,Citrix也再下一城,往MAM領域邁進。
根據Citrix調查報告指出,相較於2010年,臺灣的企業到2020年將減少超過20%辦公室空間。屆時,平均每10個辦公室將從略超過9張辦公桌減少至僅略超過7張。此外,臺灣有34%的企業已經提供或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爲員工提供行動工作方案。由此可見,已有越來越多的的企業開始關注BYOD此一趨勢。
以桌面虛擬化(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VDI)技術起家的Citrix過去幾年來也在BYOD有所佈局與着墨,並且以自家VDI「專長」,提供企業有別於安全廠商的行動裝置管理(MDM)方案,並在市場上打下屬於自己的江山。
Citrix大中華區曹衡康以自身經驗表示:「行動化幾乎已成爲資訊長最大願景與目標,『我希望我的企業行動起來。』這幾乎是我今年最常聽到資訊長說得一句話。」也因爲如此,Citrix的「行動辦公策略」便是以此爲訴求,希望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協助企業從各層面逐步發展行動化。
以產業來看的話,曹衡康認爲,外勤人員比例高的企業組織在BYOD的需求會相對比較高,以大中華區來看的話,像是零售業與金融保險,另外醫院也是一塊不可忽視的市場。雖然目前臺灣尚未有相關導入案例,但在中國已經有行動醫療與看診的服務出現。
隨着BYOD在企業的採用比例越來越高,單純的裝置管理已經無法符合當前的需求,裝置中的資料與應用程式纔是核心價值所在,也是企業真正需要管控的重點。
應用 vs. 裝置
「但企業對於究竟是管理行動裝置,或是裝置中的應用程式與資料都會存在盲點,不知道何者更爲重要。」曹衡康不諱言指出:「其實重點應該要放在應用程式的控管上,因爲當前企業導入MDM幾乎都是用於公司配發的裝置,若是轉換到員工自有的裝置上,勢必會出現反彈。」所以應將管理焦點着重在行動應用程式管理(MAM),而非以爲只要做好MDM就足夠。
而在進行MAM的導入時,要如何正確區分員工自有與公司的資料通常是企業最大挑戰。以Citrix 的MAM方案來說,則相當簡單明確,只要是透過CloudGateway 所內建的Receiver控制器進行遞送的應用程式便是悉數歸屬在「公司用」範疇,而其中的資料當然也會一同納入管控。
可以將Receiver視爲一個安裝在用戶端的應用程式單一存取點與顯示媒介,所有與公務相關的應用程式都能夠透過Receiver進行下載與安裝,除了支援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主流作業系統如iOS、Android、Windows Phone以及BlackBerry外,也支援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的諸如Windows、Mac OS以及Chrome OS。因此,在進行電腦與行動裝置的相互切換時能夠保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使用介面。
另外針對Windows桌面應用程式,也可以透過Receiver一併「移植」到行動裝置頁面上,不過曹衡康強調錶示,由於是利用VDI的技術,所以若是採用行動裝置上開啓Windows應用程式時,前提必須要在有網路的環境之下,無法離線使用;但原生應用程式便無此限制。
在用戶端是安裝Receiver控制器,而在企業後端則是部署CloudGateway,其可以說是行動、Web和Windows應用程式的統一應用程式入口網站,不僅支援市面上常用的第三方商用應用程式(如salesforce的CRM應用程式、Evernote等)之外,企業也可以將自行開發並經過驗證的客製化應用上傳於該平臺,以便未來進行統一派送與管控。
除了會將公、私用應用程式資料加以區分之外,透過MDX技術能夠進一步設定存取政策,並限制應用程式彼此之間的互通性。
MDM+MAM缺一不可
其實多數企業導入BYOD最大的顧慮便是安全問題,在推動行動化的同時,必須確保敏感性資料能夠被適當的管控,因此MDM要與MAM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大防護效用。
例如像是較爲特殊的醫療產業,在方便醫師與護理人員利用iPad 調閱病歷的同時,也能利用距離上的感知,當裝置距離設定的據點太遠時,便會啓動「地理圍欄(Geo- Fencing)」功能,在企業周邊建立一道電子圍欄,超出範圍的裝置便會自動清除其中的資料。
然而,曹衡康表示,由於iOS系統較爲封閉,所以在支援性上能夠較爲完整,但Android系統則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爲Android裝置通常都會加入硬體廠商自己客製化的設計,所以無法做到全機種支援。
不過以目前來看,主流的機種幾乎都有支援,像是針對三星的產品,Citrix支援程度就相當高。曹衡康解釋,這其實是需要硬體廠商的互相配合,三星一直以來都很重視企業市場,會主動與軟體方案廠商進行產品試測;相較起來,HTC則將重心幾乎都放在消費市場,對於企業市場關注較低。因此,「軟硬結合」才能讓BYOD在管控上有較理想的管控能力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