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公共場所打卡,網紅沒有特權

公共場所打卡,一直是熱門賽道,一直是敏感話題。最近幾天,從千萬大V司馬南,到百萬中V"麻辣燙",再到不到十萬粉絲的小V"小虎行",接連三則直播爭議都發生在賣場、機場等公共場所。

司馬南直播被胖東來工作人員勸停,禁止任何直播活動,是出於對顧客隱私及人身安全的保護;"麻辣燙"偷拍其他旅客親暱畫面,不聽勸阻拍攝安檢過程,面臨機場法務部門介入;"小虎行"強迫機場志願者摘口罩,甚至醉酒狀態下嚴重擾亂值機秩序,已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處罰。

總結起來,不管大V、中V還是小V,他們隨意打開攝像頭的喜好,對上述公共場所的管理方和其他參與者造成了困擾,連帶着網友心理也不適。

直播的邊界在哪裡?按道理講,網紅要比普通網友熟稔得多。但現實相反,網紅是最容易衝撞規則的人。因爲他們知道,鏡頭+流量是莫大的誘惑,也是莫大的"特權",常常沉湎於"粉絲說了算"的幻想之中。

惹衆怒的網紅,不是不知道邊界在哪裡,而是對規則選擇性無視,並向人性和利益的下限試探——用僥倖心理,賭不當收益。哪怕走出室內來到公共場所,不僅不會有所收斂,反而因公共場所直播競爭激烈而劍走偏鋒,唯恐不能博取眼球。

伴隨直播功能的家喻戶曉、產業效益的正向激勵,民衆對公共場所出現網紅和直播,有了較大的容忍度,比如商場、景點、餐廳、機場、車站等。爲了展現建設成就、服務風貌,不少公衆場所的管理方,會主動邀請網紅來打卡、來直播。

網紅打卡多了,就成了網紅地點;網紅地點越紅,就吸引越多的網紅前來……周而往復,流量、效益共同成長。但實現正向循環,有一個關鍵前提和一個核心目標:前提是安全有序,目標是大衆口碑。

說破天,網紅地點不是爲網紅而生,最終要服務普通消費者。只有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尊重管理者規則,尊重其他參與者利益,網紅流量對運營水平的加持,才能實現公共場所口碑加分,實現對廣泛消費者的吸引。

如今,打開手機就能直播的時代,主動也好被動也罷,民衆很難與"曝光"絕緣。在流量短時爆發的網紅地點和網紅時段,比如淄博燒烤或哈爾濱出圈,小攤吃飯或者路上急行的你,大有可能進入別人的鏡頭。

再比如民法典對肖像權的界定,其中明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公開他人肖像的範圍,包括"爲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兩相碰撞,更加要求公共場所的你我他,開直播的網紅沒有特權,被直播的民衆謹言慎行。

北京商報評論員 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