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戰場‧夢工場》 瑪莎:用五月天成就別人夢想
從2002年《搖滾本事》後,相隔11年,五月天再推出紀錄片《現場‧戰場‧夢工場》(Live In Live)。前者是紀錄未滿30歲的五月天,在當兵前最後一段巡演的日子,主軸是當時臺灣首見的大型售票巡迴演唱會《你要去哪裡》;後者則敘述有了家庭、公司,進入後青春期的五月天,如何打造《D.N.A》和《諾亞方舟》兩座夢工場。
▲五月天繼《5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電影后,再推出紀錄片《現場‧戰場‧夢工場》。(圖/相信音樂)
《現場‧戰場‧夢工場》從2009年《D.N.A》巡迴之際開始拍攝,對比2001年開拍的《搖滾本事》,中間經過8年,改變的事很多,不變的事也很多。當年20啷噹歲的五月天,還沒有「亞洲天團」的頭銜,卻也已經用一步一腳印的走唱方式,奠定了「演唱會之王」的地位。
先講一個有趣的「不變」。《搖滾本事》電影一開始,阿信站在當兵前臺灣最後一場演唱會─《你要去哪裡》彰化體育場的舞臺上,對着臺下不願離去的兩萬人說:「回家吧!回家吧!沒有歌可以唱了。」而《現場‧戰場‧夢工場》則是在首波預告中,就放上《D.N.A》巡迴臺北站的最後一場,散場後40分鐘,臺北小巨蛋還有近3分之1的觀衆喊着「拜託安可!拜託安可!」
過這麼多年,五月天的歌迷還是和他們的偶像一樣的「倔強」。然而就像當年阿信最後選擇坐下來,緩緩說:「不然唱慢一點,唱得越久,我們就越晚說再見。」8年後,則是瑪莎和石頭盤算着再次上臺的可能,問場館人員:「如果50萬罰了,還可以唱多久了?」
▲紀錄片《現場‧戰場‧夢工場》片花。(圖/翻攝影片)
變的是,2001年的五月天巡迴場次不像現在這樣嚇人,從裡到外的細節更親力親爲,《搖滾本事》片中還可以看到怪獸揹負團長責任,忍不住在彩排現場大罵。不過到了《現場‧戰場‧夢工場》,五月天身邊出現了演唱會製作人、導演、視覺、硬體總監、專屬技師。甚至曾經扛一擔子壓力,被逼到爆粗口的怪獸,8年後卻是對工作夥伴說,要試着把工作分出去,信任別人,不要所有事都自己扛。
「是什麼讓五月天放下了?」在訪問中我問瑪莎,他卻給了一個令我意外的回答:「我們想利用『五月天』這個名字,去成就更多人的夢想。」瑪莎解釋,從《離開地球表面》後,五月天便開始嘗試在演唱會裡加入大型主題,「這時後發現公司裡很多有想法的人,我們想,或許該讓這些有才能的人試試。」他也自嘲:「因爲我們年紀也越來越大了。」
▼五月天瑪莎在試片後結束後受訪。(圖/相信音樂)
瑪莎坦言,過去五月天做每件事,心中都有個藍圖,也「不信任」別人能做到,因此常自己硬拚着下去做。直到後來才意識到,「五月天」3個字,是可以讓更多人去做想做的事,「我們開始聽聽看大家想做什麼,也聽到很多很棒的意見。放手,其實也是一種合作。」像加入許多視覺、舞臺等專屬團隊,瑪莎舉例:「日本《Music Station》的畫面很好看,就是以音樂出發作影像的事,這些都是專業。」
話雖如此,瑪莎還是笑說:「不過大家也知道,五月天很愛管。」每到大型演唱會巡迴開始的前一個禮拜,就是團員精神最緊繃的時候。這時候瑪莎就習慣去住飯店,只求能專心工作,其他時間當「廢人」就好。而阿信是5人中最會給自己壓力的,瑪莎說:「這段時間就會看到阿信根本睡不到幾小時,總會在很奇怪的時間寄信,討論工作的事,甚至連演唱會影片都自己下去剪。」《現場‧戰場‧夢工場》25日起威秀影城限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