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北漂族回鄉 張和賢讓社區發光
虎父無犬女,大埔社區理事長張和賢(左)獲得2023年農村領航獎,女兒張惠珠(右)入選2024年百大青農選拔。(周麗蘭攝)
打造大埔社區發光發亮的靈魂人物張和賢,原是北漂族,爲就近照顧父母搬回雲林,2個弟弟感恩哥哥的付出,1個教他做點心、1個幫他賣,沒想到成了大埔竹筍產業發展契機,善循環從家庭延伸到社區,如今張和賢女兒張惠珠從澳洲留學回臺,和爸爸攜手爲自己也爲大埔打拚。
張和賢三兄弟都有一個「和」,老大和賢、老二和錦(水蛙師)、老三和漢,這是老爸的期望:三兄弟要和睦相處。
父母年紀漸大,張和賢從北部搬回斗六,在福懋公司技術部門當組長;40歲那年,母親過世,見父親無人作伴,他搬回大埔同住,父親日復一日割竹筍、種柳丁,他則通勤到斗六上班。
定居北部的弟弟們看他來來去去很辛苦,建議他轉行做小點心,二弟水蛙師教他做小籠包、地瓜球、芝麻球,三弟則是大哥做多少,他就買多少去賣。
因爲曾在大公司上班、與人合夥創業,張和賢學會管理、成本分析,這些經驗成了他經營社區的堅實基礎,接任社區理事長後組織「筍友部落」,也就是斗六漬物生產合作社,專做麻竹筍加工品,除傳統筍乾、筍片、醬筍、筍絲外,還開發符合時代潮流的竹筍調理包,把麻竹筍美味發揮到淋漓盡致,筍農、筍友部落雙贏。
2023年全國農村大賽共253名農友角逐,30人獲得農村領航獎,張和賢是其中之一,實至名歸。
醬筍DIY是大埔農村旅遊特色之一,大埔的醬筍2019年曾入圍雲林縣10大伴手禮,1家知名食品廠商代理通路,結果上架2年還沒賣完,原因在於醬筍對現代人來說太過陌生,幾乎不是門好生意。
張和賢發宏願,下個目標要讓年輕人都愛上吃醬筍,方法就是開發醬筍調理包,找弟弟水蛙師幫忙宣傳,1片300公克臺灣鯛魚片附1包醬筍,打開醬包淋在魚片上即可,不論老年、中年、青年都可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