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媽祖田社區 生態觀光新亮點

新北市土城媽祖田社區2012年曾被規畫爲殯葬特區,但經地方居民努力下,打造出獨特的生態園區,成爲新北市社區營造示範點。(呂惠美提供)

新北市土城媽祖田社區居民與自然景觀保護協會合作,每逢4、5月舉行生態導覽活動,一釋出報名就秒殺,非常受歡迎。(土城區公所提供)

動員令

新北市土城區媽祖田社區已有300多年曆史,當地先民由大漢溪擺渡頭上岸後,以務農維生,在媽祖田落地生根,加上日據時期及民國初年後發展煤礦產業,媽祖田聚落逐漸成形,孕育出獨特的人文宗教氛圍、自然生態景觀。但一度因土地紛爭,差點變成殯葬區,在地居民爲挽救家園組成社區總體營造協會,整治環境、文史調查,終於打造出獨特的生態園區,更成爲新北市社區營造示範點。

凝聚信仰 地方宮廟衆多

媽祖田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被開發,也曾是大安寮抗日事件的古戰場,因此地方民衆基於信仰,設置了30多間宮廟,由於當年地方民衆並無產權意識,因此近300公頃土地遭新莊慈祐宮搶先登記爲土地所有人,2012年還一度被規畫成殯葬特區,在媽祖田居住數代的居民慘遭強拆還地,地方宮廟也遭波及,其中具有百年曆史的普安堂2014年遭大面積拆除,雖然後續部分建物、步道等被登錄爲歷史建築,但地方仍失去長久依賴的信仰中心。

日賞蝶 夜賞螢 親子同樂

爲了避免殯葬特區規畫,造成更多在地特色消失,祖田裡辦公處、媽祖田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2016年與位在媽祖田最高處的善息寺合作,着手整治寺方一塊84坪大溼地,由於溼地封閉近9年,長年未受污染破壞,本身就已有臺灣藍鵲、五色鳥等動物棲息,因此地方居民希望營造出「水生態親子公園」,發揚媽祖田的生態觀光,扭轉命運。

原本因拆屋喪失鬥志的數十名志工着手拿起鋤頭、剪刀等工具,清理淤積池水、傾頹樹木,歷經數月努力後,成功將溼地整治成「日賞蝶、夜賞螢」的生態園區,並陸續擴大計劃,整治寺方另一塊土地,完成友善梯田步道,串聯園區各處,完成「上善池生態園區」。

祖田裡長呂惠美表示,水生態親子公園、上善池生態園區如今已是土城區重要的賞螢地點,地方誌工也與土城區自然景觀保護協會合作,研習生態課程,媽祖田每逢4、5月固定舉行生態導覽活動,一釋出報名就秒殺,非常受歡迎,園內的自然生態也大受好評。

除了賞螢導覽外,祖田裡2016年起也結合地方廟宇辦理「媽祖田文化祭」,每年10月都吸引上百民衆參與,由志工帶領民衆沿途導覽壺穴、福成宮夫妻樹、普安堂、媽祖田二通坑、相思炭窯等媽祖田自然人文景點,宣揚愛鄉愛土、珍視環境的精神。

除了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媽祖田也有處200多年曆史的大安圳引水口,是清朝時期開鑿灌溉土城、板橋農田的重要水圳,一旁仍保有工人休憩的圳寮,但因久未整治,早已荒廢不堪,爲了保存耆老們的童年記憶,地方也着手整治活化,重整圳寮和周邊環境,如今已成爲地方居民齊聚辦活動的休憩空間。

大安圳引水口 變身歷史據點

呂惠美說,大安圳是1736年開鑿的水利渠道系統,水圳將大漢溪水導引至板橋、土城農地灌溉,大安圳所在的溪頭路,早年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但礙於圳寮是國有財產署管轄,直至去年才透過地方民代協調,再經由市府社區規畫師計劃,着手修復。

大安圳周邊圳橋經過在地民衆拼貼磁磚後,擺脫以往破舊樣貌,圳寮經整修後,牆體也放上不少在地歷史照片,整個社區角落煥然一新。

土城區長陳國欽表示,媽祖田是土城的生態潛力股,近年賞螢生態、大安圳遺址整治成果有目共睹,未來捷運三鶯線媽祖田站落成後,媽祖田也可順利發展成爲歷史導覽景點,結合捷運站點規畫小旅行,既發揮觀光效益,也讓在地歷史能延續保存,讓土城人找到更多在地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