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發臺大參戰!黏膜疫苗「用噴的」從病毒入侵人體第一關保護起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亞洲生技大展分享臺大醫學院開發黏膜疫苗進度。(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國際,各國紛紛投入疫苗研發盼望控制疫情醫界龍頭臺大醫學院也參戰!不同於國內外目前研發主流的針劑疫苗,臺大正在進行的是黏膜疫苗研發。國內感染科權威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今(23)日揭露,黏膜疫苗走鼻腔「用噴的」,讓呼吸道病毒入口鼻子眼睛產生抗體,有如隱形口罩護目鏡,病毒就可以擋在第一關,無法人體進一步發展

2020亞洲生技大展今(23)日登場,在新冠疫情威脅下,防疫發展世界矚目,臺灣大學參展並於會中分享臺大防疫平臺與防疫前瞻技術發表,由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親自主持,內容從相關檢測集會人流追蹤、感染風險評估到疫苗研發。

黃立民會中分享「超前部署-開發COVID-19黏膜疫苗」他表示,黏膜疫苗不同於針劑,是以鼻黏膜噴劑方式使用,從鼻腔開始產生抗體,特別是呼吸道相關病毒本就從眼睛、鼻子黏膜進入,這會有三大優點:不用打針、讓病毒在第一關就被擋掉且不會產生太多的抗體。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圖/記者洪巧藍攝)

「在第一關就檔掉是最好的。」黃立民解釋,因爲當病毒一直往下跑,從上呼吸道、下呼吸道一直到肺部,就是幾十萬只、幾百萬只病毒,還可能造成肺炎,身體要作戰得付出很多代價

如果鼻腔黏膜產生抗體,病毒就無法進入體內或者進一步複製,這樣一來除了病毒不會入侵,更進一步也不會再繼續傳播出去,就有如隱形的口罩;相對於針劑主要作用在體內、肺部針對重症進行防範,黏膜疫苗甚至可以避免輕症的發生。

至於不要產生太多抗體,黃立民說明,針劑疫苗把抗原、也就是蛋白質打入體內,就像丟了一顆充滿突起的海邊石頭,身體爲了辨識這些突點會產生相對應的抗體。但並非每個抗體都有用,他說,如果不對的抗體產生太多,反而會讓感染疾病情況更加嚴重,也因此,現在做疫苗蛋白質都越用越小,來避免相關情況發生;而黏膜疫苗的使用方式,正好不會產生太多「不對的抗體」。

黃立民指出,臺大實驗室黏膜疫苗發展達10年,已有一定基礎累積,先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黏膜疫苗即將進入臨牀試驗,現在可套用同樣模式來研發新冠黏膜疫苗。不過他也坦言,黏膜疫苗必須開發噴頭,相關成本較高,且研發速度不及針劑疫苗,不過換個想法,我方要發展針劑拼不過國際大廠,若噴頭研發成功也可行銷國際。

新冠黏膜疫苗從4月開始着手研發,目前有兩個候選疫苗,本月已進入動物試驗,預計3個月可以得到初步結果,並預期在1年內確認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