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下的A股減持透視:減持規模、公司數雙降,信披規範待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崔文靜 北京報道伴隨日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減持管理辦法》)的出臺,自去年8月18日以來的新一波上市公司減持監管政策,以證監會部門規章形式正式落地。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由於《減持管理辦法》對系列減持規定進行系統性梳理總結,並且實現法律位階、權威性、約束力的提升。因此,其能夠起到“寬嚴並濟”之效。
一方面,對於試圖“鑽空子”、抱以僥倖心理的違規減持者“嚴”字當頭。對於包括轉融通出借、離婚式減持在內的各類變相減持,大股東違規減持等一律堵死;已經違規減持者責令購回,並根據問題嚴重程度再予嚴懲。
另一方面,對於符合《減持管理辦法》要求的上市公司,則將“寬”以待之。有上市公司透露,近月來出現過減持計劃無法順利發出的情況。其背後原因包括減持信披需進一步覈實等。如今,《減持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禁止減持事項、信披規範等,符合減持要求的上市公司只要規範信披,一般在3個交易日內即可實施減持計劃。
降低減持規模,是監管規範減持的主要目的之一。從Wind數據來看,效果顯著。2023年10月以來,A股上市公司管理層月均減持總規模多數在20億元以內;此前則大多在70億元以上,甚至突破百億元。截至5月29日,月內上市公司減持金額合計僅爲3.86億元。
“減持家數、單家減持規模雙雙下降,是當前上市公司減持的新特點,並且已經成爲長期趨勢。”受訪人士總結道。
推進合規減持
“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加強對違規減持、‘繞道式’減持的監管,同時嚴懲違規減持行爲。”2023年8月,證監會如此強調。自此,系列規範上市公司減持的新規陸續出臺,轉融通出借、離婚式減持等成爲市場熱議焦點,也相繼被納入減持禁止範圍之列。
日前發佈的《減持管理辦法》,是我國首部由證監會主導的部門規章級別減持規範。其出臺,解決了此前部分市場人士因不同版本減持規定存在些許差池而無所適從的困擾。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這將帶來的直接效果在於:上市公司只要符合《減持管理辦法》要求,減持計劃即可順利推出。
記者瞭解到,自去年8月違規減持監管力度加大以來,有自稱符合減持規定的上市公司表示,減持公告無法如期發出,需要等待一定時間後方能成行。
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看來,背後原因可能爲信披內容需要進一步覈實。如今《減持管理辦法》出臺後,這一情況將得到極大改善,從目前已披露情況來看,符合減持要求的公司在滿足新規要求、規範披露的情況下,一般3個交易日後可實施減持計劃。
從上市公司減持情況來看,的確有改善趨勢。Wind數據顯示,5月24日《減持管理辦法》出臺後的短短4天內,即有20餘家上市公司新增減持計劃,減持原因主要爲公司自身資金需求和經營需要,亦有少數董監高因個人資金需求而加入減持隊列。
值得注意的是,《減持管理辦法》只是使上市公司合規減持得以順利推進,對於大股東減持、變相減持的監管則格外嚴格。
記者注意到,此前一度成爲市場討論焦點,或者曾經被業內人士指出的有損投資者利益的減持行爲——包括離婚式減持,轉融通出借,通過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終止、公司分立等方式進行的各類變形減持行爲,均被納入《減持管理辦法》減持禁止範圍之列。《減持管理辦法》正式出臺的時間之所以在此輪首次提出嚴打違規減持的9個多月後,亦是監管希望多總結繞道減持案例,以儘可能全面地堵死各類變相減持通道。
減持家數、規模雙下降
監管推出系列減持規範,旨在打擊違規減持行爲,更好維護投資者利益。從去年8月證監會明確加大違規減持監管力度以來,上市公司減持家數、規模雙雙下降,減持新規效果成效顯著。
Wind數據顯示,2023年7月,255家上市公司管理層合計減持規模高達99.50億元;其中,僅減持規模破億元的上市公司即多達24家。次月,證監會新增禁止減持情形,上市公司減持力度立即大降,當月減持規模和減持家數下降至37.42億元和108家,分別同比減少62.39%和57.65%。
此後,上市公司每月減持力度雖有浮動,但整體呈現下降態勢。今年5月1日至5月29日,實際減持的上市公司只有42家,不足去年7月的兩成;合計減持規模更是隻有3.86億元,僅爲去年7月的3.88%。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證監會加大減持監管力度之前的連續數月,A股減持規模遠大於增持規模。隨着嚴監管之下減持規模的逐步收縮,淨增減持金額爲正的月份時有出現。春節以來的4個月之間,2月和5月至今淨增減持金額均爲正,分別爲7.34億元和3.27億元。
除減持家數和規模的下降外,當前上市公司減持還呈現諸多新特點。綜合田軒、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總結,特點包括:上市公司減持信息披露進一步規範,尤其是大股東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減持前的預披露進一步加強;部分上市公司在《減持管理辦法》發佈後,主動終止或提前終止減持計劃;違法違規減持現象明顯下降等。
減持信披仍存優化空間
毫無疑問,伴隨系列減持規定的發佈,A股上市公司減持情況正在向着利好廣大投資者的方向轉變。
“自減持新規發佈以來,上市公司的減持力度顯著下降,而減持規範度則得到了加強。這表明新規正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二級市場的壓力有所減輕。”田利輝表示。田軒亦提到:“政策約束下違法違規減持現象進一步走低,大大減輕了減持對二級市場帶來的壓力。”
然而,在受訪人士看來,當前減持執行情況還存在優化空間。
根據田軒分析,首先,減持整體規範度仍有待提升,表現爲大股東減持原因、資金安排等信息披露仍不夠細化,具體交易流程仍需進一步優化。
對此,建議細化披露要求,對不同行業、發展階段的上市公司設置差異化標準,加強信息披露透明度。
其次,當前處罰力度仍然較輕,對市場產生的震懾力有限。
有鑑於此,可以通過實際案例,進一步細化相關責任條款,提高對違法違規減持行爲的威懾力。比如,進行市場禁入,提高經濟處罰額度,加強立案調查,提高經濟處罰額度,對嚴重侵害中小投資者的行爲追究刑事責任等。
再者,完善上市公司減持長效監管機制,及時掌握大股東違規減持情況,並採取應對舉措。
與此同時,注意研判上市公司減持動機、信息披露真實性、規範性,並要留意可能出現的新型違規減持手段。
此外,注意由於新舊條款變化,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帶給市場的波動性影響,做好市場引導和風險防範措施。
在規範上市公司減持方面,田利輝同樣建議加強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使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減持計劃和動機;同時,加強對違規減持行爲的懲戒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從而維護市場的公平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