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發展軌道工業 車廂採購應在商言商
臺灣高鐵車廂採購日本不再享有優先權,歐系高鐵積極爭取搶進,日本憂心市場旁落民代急來臺推銷。圖爲2012年高鐵新購列車運抵高雄港吊卸。(本報資料照片)
高鐵2007年營運,至今已經15年,部分系統與設備必須「大保養」甚至汰換。此次日系車輛已經不再如20多年前的李登輝主政時期享有「臺日高層」默契,當時因政治因素鎩羽而歸的歐系廠商,也摩拳擦掌積極搶進,因此日本訪臺團頻頻施壓,要高鐵買車廂。學者表示,在商言商,臺灣高鐵也不能當冤大頭,「總不能日本的Lexus賣得比德國的保時捷還貴吧。」
1997年臺灣高鐵企業聯盟(臺灣高鐵公司前身)與歐鐵聯盟搭檔,擊敗日本新幹線和劉泰英聯手的中華高鐵,拿下最優議約資格。後因政府政治考量,2年後日系新幹線「敗部復活」拿下最優議約資格,2004年臺灣高鐵更換列車系統,並賠償歐鐵新臺幣20多億元。
不只賠款,臺灣高鐵還種下從「全歐系」變成「設計技術規範歐系、車輛製造與機電系統日系」的「歐日混血」苦果,通車後的高鐵事故不斷,2010年遭監察院糾正,指臺灣高鐵每百萬公里發生的行車事故件數比日本新幹線高出許多;2013、2014年又發生轉轍器問題等。
日本研究專家、輔大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表示,日系產品有其全球口碑,但是造價過於昂貴,相信日本也要尊重臺灣高鐵,不能完全用政治力逼迫買新車,畢竟臺灣高鐵不是國營公司。「既然日本在商言商,臺灣高鐵也應該在商言商,總不能日本的Lexus賣得比德國的保時捷還貴吧。」
最近20年來由於有高鐵、臺鐵、捷運等車廂採購需求,日系主控市場,交通部花巨資分別於1997年、2002年成立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與臺灣車輛公司抗衡。相較於韓國全力投入高鐵研發,2004年已能自制車輛,2007年已能對外出口「100%韓國技術高鐵」;中國大陸2002年就造出時速逾300公里的「中華之星」,如今高鐵產業賣到全世界;臺灣推動發展軌道工業,此次高鐵車廂採購案將是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