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評:盤點“雙11” 應立足於民生視角
據報道,受今年上半疫情的影響,雲南不少鮮花經銷商承受了巨大壓力。沒想到“雙11”期間,不少鮮花基地賣斷了貨。這一消息令人動容而欣慰。打量“雙11”,顯然有無數個視角,而歸根結底應立足於民生,關注它給消費者帶來了什麼,給商家帶來了什麼,乃至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什麼。
“‘雙11’購物車,滿載着煙火氣的武漢歸來!”據報道,中國內需爆發帶動網上銷售額再創新高,湖北、武漢在全國各省、城市購買金額榜單中表現亮眼。武漢強勢迴歸,值得欣欣然,這是武漢人民的樸素願望,也是全國人民的衷心期待。拉武漢一把、拉湖北一把,電商平臺責無旁貸。
“電子商務來助力,扶貧產品銷售忙”。脫貧攻堅啃硬骨頭,電商平臺當盡責,也有底氣發力。利用平臺優勢,構建助農體系,比如針對未摘帽貧困縣設立專區,舉辦助農直播,讓新農人一展風采;打造農業品牌,讓農產品暢銷且長效,可謂正當時。
助農脫貧是一個層面,幫助經濟復甦則是另一個層面。各行各業走過寒冬,顯示中國具有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但是要想全面恢復元氣,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還需同心協力。故此,今年的“雙11”也是觀察中國經濟前景的一個窗口,怎麼引領新消費,怎麼打造新引擎,怎麼推動新業態發展,特別是怎麼讓商家、外貿工廠“回血”並看到更大希望?“雙11”一些小商品、家紡、生鮮等產業帶成交過億元,值得總結經驗,並深入思考。
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着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這是國家的部署。展現數字經濟魅力,“雙11”當仁不讓。而從調查可知,今年“雙11”,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產業顯示出較強爆發力,由此帶來一個命題:如何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可有效緩解疫情衝擊,這是事實,而幫助中小商家和外貿工廠等實現數字化升級,則是迫切任務。讓更多商家和產業開闢數字化轉型增長的新賽道,我們在路上。
有人調侃道,每個在“雙11”網購的消費者都參與了數千億級的大項目。宏大敘事背後都是民生落點,狂歡背後都是人間煙火。爲此,把握“雙11”這個具有時代風貌的節點,讓它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助力我們擁抱美好生活,顯得尤爲重要。(文丨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