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之紫晶案:先賠10億,涉1.7萬投資者,對敢於以身試法公司形成強大執法震懾

財聯社5月16日訊(記者 高豔雲)紫晶存儲案,可以稱之爲中國證券監管史上里程碑案件,同時該案位列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根據監管披露的信息,在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中,相關機構依法自願向16986名投資者先行賠付10.86億元;紫晶存儲及實控人以及相關董事、總經理悉數遭到重罰,董事長被採取終身市場禁入,其他多位董監高亦被採取5年或10年不等市場禁入措施,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被批捕。

爲了真正地能夠保護投資者,監管已亮出“牙”和“刺”,真正讓違法者有“痛感”,讓投資者有“獲得感”。證監會2023年合計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

證監會指出,2024年,將從嚴打擊嚴重危害市場平穩運行、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社會影響惡劣、羣衆反映強烈的證券期貨市場違法行爲,爲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保駕護航。

16986名投資者獲先賠10.86億

2023年4月,紫晶存儲因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爲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是科創板首批因財務造假而強制退市案件,影響巨大。

紫晶存儲此前公告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因存在欺詐發行行爲、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爲,證監會對紫晶存儲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668.52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實控人之一、董事長鄭穆給予警告,並處以2164.26萬元罰款;對公司實控人之一、董事羅鐵威給予警告,並處以1803.55萬元罰款。

證監會對時任紫晶存儲董事、總經理鍾國裕,時任紫晶存儲董事、財務總監李燕霞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220萬元罰款。對時任紫晶存儲監事、總經理助理黃美珊、時任紫晶存儲副總經理焦仕志等多名高管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60萬元-50萬元不等罰款。

與此同時,證監會對鄭穆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羅鐵威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對鍾國裕、李燕霞分別採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

早在去年12月,作爲科創板首批退市企業的紫晶存儲公告稱,經公司向梅州市公安局瞭解,根據相關規定,實際控制人鄭穆、實際控制人一致行動人羅鐵威涉嫌欺詐發行證券罪,被採取強制措施。上述二人羈押在梅州市梅縣區看守所。另據公告,二人已被梅州市檢察院批捕。

2023年5月,中信建投證券等中介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紫晶存儲事件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作爲第三方中立機構接受委託擔任專項基金管理人,負責基金的管理、運作。

先行賠付工作在三個月內高效完成,累計申報有效賠付金額約10.86億元,佔總賠付金額比例98.93%,申報有效賠付人數約16986人,佔總賠付人數比例97.22%。

證監會指出,申報人數、賠付金額及投資者和解率均爲歷次先行賠付工作中最高,各項工作平穩完成並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實現了行政執法和民事賠償的有效結合,節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執法效率。通過快速賠償投資者損失,在前端及時化解相關民事糾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年度十大投資者保護典型案例

5月15日,證監會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當天發佈了年度10大投資者保護典型案例。

一是澤達易盛欺詐發行特別代表人訴訟案。該案中,7195名投資者獲得2.85億元的全額賠償。

二是上述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

證監會同日披露2023年執法情況顯示,澤達易盛、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中,公司及責任人分別被證監會處以1.43億元、9071萬元罰款,公安機關對十餘名責任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兩家公司均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投資者獲得超過13億元民事賠償,對敢於以身試法的上市公司形成強大執法震懾。

三是投保機構作爲股東,代位起訴摩登大道控股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案,涉及金額2.4億元,該案爲投保機構在破產程序中提起代位訴訟實現了零的突破。

四是H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示範判決+專業調解”案。北京證監局推動轄區首例“示範判決+專業調解”落實落地,累計完成413件案件調解,投資者獲賠2800餘萬元。

五是對場外股票配資平臺犯罪活動全鏈條打擊處理案。陝西證監局聯合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重大非法經營證券犯罪案件,成功打掉股票配資鏈條中5個犯罪團伙,涉及交易金額60億元。

六是蘇大維格利用交易所互動平臺誤導性陳述案。江蘇證監局對蘇大維格給予警告並處以150萬元罰款,對相關負責人給予警告並處以100萬元罰款。

七是*ST中捷轉增股本向中小股東分配案。*ST中捷在重整中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式,按照持股比例向所有股東進行分配,有效保護了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八是當事人主動提起R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糾紛調解案。這是首例由糾紛當事人主動申請調解的證券虛假陳述糾紛案件,由中證法律服務中心受理併成功調解,涉及投資者121名,調解金額總計280餘萬元。

九是上海維萬利用不正當手段規避交易限額制度、超限交易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對涉案客戶採取紀律處分措施,包括限制開倉12個月,沒收違規所得893餘萬元等。

十是C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示範判決+專業調解+司法確認”案。深圳證監局指導轄區調解組織在示範判決基礎上,累計受理C上市公司調解案件364件,調解成功328件並全部完成司法確認,幫助投資者挽回損失近3000萬元。

三大關鍵詞看監管變化

強監管、嚴監管,亦是對投資者保護極爲有效的方式。證監會5月15日發佈的《中國證監會2023年執法情況綜述》,從這份近四千字綜述裡的數據和關鍵詞,能看出這一年監管的變化。

監管“數據”呈現激增的變化趨勢。2023年,證監會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長19%;作出行政處罰539件,同比增長40%,處罰責任主體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場禁入103人,同比增長47%;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和線索118件。

就監管關鍵詞來看,首先是“嚴”。去年證監會處罰金額、查辦案件數、處罰人數、市場禁入人數都大幅上升,顯示出新《證券法》的威力。特別是欺詐發行和財務造假類案件,多家上市公司都被頂格處罰,處罰金額上億元。另外有幾家“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企業,如思爾芯爲了上市做假賬,在報送階段被識破,上市未能成功並被罰款數千萬。

申報即擔責,顯示出證監會嚴防“病從口入”“帶病闖關”的力度。

其次是“強”,監管部門的處罰手段越來越多,處罰力度越來越大,對投資者的保護也越來實。

最後是“準”,即抓準壞人,這裡包括幾類必須嚴懲重處的對象。如懲治首惡和真正的幕後黑手,在勁拓股份案中,董事長勾結遊資炒作自家股票被罰了6.6億元。

重罰內幕交易,如數知科技董事長,利用身份優勢提前掌握了消息進行內幕交易,被罰沒3500餘萬元並終身禁入市場,對於這種“監守自盜”的行爲,證監會歷來從重從嚴。

除了“追首惡”還要“懲幫兇”,對於不勤勉、未盡責的中介機構,證監會採取“雙罰制”,既罰財產也罰資格,比如中天華茂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不到位,被罰了5倍業務收入之後,還被暫停業務資格6個月,不僅丟了錢財,還砸了飯碗。

還有一類人,屢查屢犯仍不收手,也是去年證監會從重處理的對象比如某團伙前後操縱7只股票,被重罰15 億元。

近日,新國九條提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4月以來,證監會已作出處罰決定書40餘份,罰沒金額合計超過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