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籃球運動傷害暖身、收操不可少 平時要做好這些功課
▲馳騁球場是許多男孩的夢想,但在推擠之間也容易受傷。(圖/達志/示意圖)
籃球運動不但易學有趣、規則好懂,打球年齡層廣,公園與社區也常見三五好友組隊鬥牛,可以算是國內最親民的運動之一,但籃球也屬於高強度運動,球員之間也容易互相推擠,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很高,若要降低受傷風險,可從以下幾點着手。
適當且充足的暖身
打球前沒有做暖身運動,是造成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適當暖身應包含身體各大關節與肌羣活動,讓身體準備好接下來的激烈運動,許多人會選擇靜態伸展運動、繞轉各大關節的方式來進行暖身,但這並非「適當且充足」的暖身方式,應先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來暖身,並選擇針對籃球運動的動態伸展。透過肌肉主動收縮的方式來達到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建立肌肉適當延展性等目的,另外也應加入籃球技術相關的暖身,例如運球、投籃等。
動態伸展範例
兩腳打開比肩膀略寬,腰背挺直、前傾90度、雙手張開平舉,旋轉軀幹、手摸對側腳,同時該腳膝蓋應微彎,兩邊交替,可重複10次。
▲兩腳打開比肩膀略寬,腰背挺直、前傾90度。
▲該腳膝蓋應微彎,兩邊交替,雙手張開平舉旋轉軀幹、手摸對側腳。
打完球后要記得收操
大部份人打完球之後沒有收操的習慣,這可能會導致身體的柔軟度越來越差,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
柔軟度指的是關節活動度與肌肉的延展性,若在運動過程中做出超過原本可活動範圍的動作時,就容易導致肌肉拉傷;較差的柔軟度被認爲是許多籃球運動傷害的危險因子,例如腳踝扭傷與跳躍膝等。因此,運動完後應要有完整的收操動作,平時也應加強注意各肌羣柔軟度訓練。
收操可以這樣做
在球場邊就近找高度25-30公分臺階或花圃圍欄把要做伸展的腳放到上面,膝蓋伸直、腳板往上勾起,維持身體的挺直並往前傾,感覺大腿與小腿後側有緊繃感,維持20-30秒。
錯誤的施力技巧容易導致特地肌羣或關節的負擔過大,增加受傷的風險;一般認爲,球員技術程度較差時會有較高的傷害風險,但這點仍然具有爭議,因爲程度較好的球員會參加強度更高的訓練或比賽,受傷的機率也會增加。
籃球運動強度較高也較爲激烈,如果軀幹核心與下肢肌力不足、平衡或者下肢動作控制較差,就比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例如腳踝扭傷、前十字韌帶扭傷或斷裂等。除了專項技術訓練之外,也應建立各肌羣足夠的肌力、平衡與下肢動態控制,以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避免過度疲勞
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或比賽,容易導致疲勞或過度使用傷害,各種急性傷害的風險也會增加,如果是業餘球員,應避免打球時間過長,而專業選手則應着重訓練後的疲勞恢復。
▲打球也要注意球場設備的安全度。(圖/達志/示意圖)
避免訓練或比賽強度突然減少後又增加
當訓練或比賽量降低後,無論是體力、肌力或技術等能力都會隨之降低,如果突然恢復高強度的訓練或比賽,會導致運動需求量超過本身能力太多,增加受傷風險,例如有些人平日不打球也不做訓練,只有假日會去球場揪團比賽,或者有些球員因爲受傷休息了一段時間,卻在傷好之後立刻恢復原本的運動強度,而沒有先做漸進式的訓練。
喜愛籃球運動的朋友,在平時也應做一些基本肌力與體能訓練,例如大腿肌力訓練、核心訓練等,並在打球前做充足的暖身。而球員在受傷後重回到球場時,應漸進式的恢復原本的訓練強度,不可太快參加過於激烈的訓練或比賽。
打籃球經常需要橫向側移、改變行進方向,建議穿着高筒專業籃球鞋以增加腳踝側面支持,減少踝關節受傷的風險,如果有舊傷,也可以穿戴護踝以增加踝關節穩定度。另外,護肘、護膝等各種護具的使用也能減少打球過程中,挫傷以及擦傷的風險,可依個人需求使用。
選擇適當安全的場地
打球時要注意球場環境安全,包含場邊的柱子、附近的雜物等等,若是室外場地,則要另外注意地上是否有小碎石、地面不平整,避免過於激烈打球而不小心跌倒在地,擦傷後又造成感染。
本文摘自《物理治療師教你:打球受傷怎麼辦》/陳昭瑩、張逸平〈臺大醫院物理治療師〉/大塊文化
圖片/大塊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