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十一大堵車之後,又有一批電車車主要被勸退了!
每一次大型節假日過後,電車的消費都要低沉一陣子。
原因很簡單,在這種高強度用車場景下,電車根本無力支撐,短期內的電車消費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
節假日最能看出一臺車的工具屬性是否紮實,所謂的工具屬性,就是作爲一臺車,你最起碼能做到AB兩點,最低壓力、最低故障率的使用狀態。
電車的使用場景我們之前說過,市區出行完全沒有壓力,如果是長途出行,則需要避開節假日,錯峰出行非常關鍵。
市區使用狀態下,因爲充電樁密集、市區容納車流量有限,所以即便是在節假日,電車充電都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需要跑長途,只要不是節假日,充電樁的使用率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即便高速充電樁滿載,等待十幾分鍾也能充電。
考慮到動力系統的單一性,純電車顯然不能和油車、插電混動車型一樣。
混動車型雖然也是新能源號牌,但設計邏輯卻和電車完全不同,其實從底層架構上來說,混動車型和燃油車一樣,都是需要藉助內燃機來發展的。
混動車型相比於油車,可以純電模式行駛一定公里數,按照車型劃分短則50km,長則250km,電量“用光”之後內燃機啓動。
很多混動車型都可以做到5L油耗,一箱油1000km續航的。因爲可以加油,所以根本不用考慮充電的問題,大不了不充電了。
但電車不行。
各家車企爲了保證電車的“工具屬性”,不斷的加大電池包容量、降低風阻係數、提升充電速度,爲的就是緩解焦慮症。
但電車的焦慮症想要緩解,從根本上來說需要藉助充電樁,如果充電樁都沒有,一切的設計初衷都是浮雲,根本無法爲用戶解決問題。
整個市場的車樁比是2.4:1,也就是24臺新能源車只有10個充電樁,這個數據放在日常情況下完全夠用,因爲充電速度可以在30分鐘搞定,一般家庭一週充一次電,即便充電樁的利用率比較高,但在日常情況下還是挺好找的。
但節假日不行。
一個是,節假日的車輛集中在高速公路上,車流量暴增,另一個是,服務區的充電樁只是爲了應急使用,無法承接大流量。
關鍵是,很多服務區的充電樁功率都不大,普遍是120kW規格,也就是雙槍1000V、120A的標準,充電速度很難上50kW,400V車輛在分流的情況下只能輸出30kW的功率。
充滿一個80kW的電池包,真的需要兩個小時以上,當然這裡說的是比較老舊的普通充電樁。
純電動車的補能方式非常單一,只能依賴充電樁,相比於加油站,充電樁的數量在市區要比加油站多,但在郊區、高速公路沿路,還遠遠沒有達到密集程度。
如果一臺車連補能都這麼麻煩,其實工具屬性是明顯欠缺的。
所以我們也建議買電車的人,需要有兩個明確的認知:一個是,出行的半徑,最好是實際續航的70%以內,比如說一臺車實際能跑500km,那麼高速的出行距離控制在350km左右最合適。
另一個是,家裡還是要有一臺油車,或者插混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