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衆 帶貨銷量能造假
(原標題:調查|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衆,帶貨銷量能造假)
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衆(來源:澎湃新聞)
以“直播人氣”關鍵詞在QQ檢索,出現多個可爲淘寶、抖音、快手直播間增加觀看人數,可評論、點贊、顯示正在購買的羣。
看着直播間不斷顯示有人正在購物,但奇怪的是,直播頁面左下方不斷提示“正在去買”,可直到主播下播,“小黃車”內的商品始終沒有被搶購完。
“雙十一”前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經過連日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隱藏着一個“黑產”鏈條:可花錢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互動評論、點贊關注,涉及抖音、淘寶、快手等多個平臺。
澎湃新聞記者實測發現,花費16元便可增加1萬淘寶直播間的觀看人數,2元增加1萬個點贊;百元可在抖音直播間增加1000名觀衆,花費30元可顯示“不斷去購買”的假象;20元可在快手直播間增加100觀衆,0.5元可發送自定義彈幕一條。
一些代刷流量的“公司”還宣稱,除了一般以“刷單”方式提升銷量,還可以通過設置“滿減優惠券”、主賬號關聯子賬號的方式修改帶貨銷量。而一些出售“羣控”系統的“技術公司”,則宣稱可以用軟件一鍵操控10臺至上萬臺手機來“養號”,“養肥”後批量在主播直播間互動引流。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在記者加入的前述QQ羣內,提供增加快手、抖音、淘寶直播人氣的商家至少達40餘個,不斷有客戶諮詢下單。
花16元瞬間可漲上萬觀看人數
“承接直播間所有業務,人氣、播放、點贊、評論、互動;1760人氣僅需4.5元;直播間真人互動,帶節奏漲人氣。”在QQ上以關鍵詞“抖音、快手、淘寶直播人氣”檢索,便會彈出多個這類的“業務”羣,羣成員從百人至千人不等。
他向記者提供的報價單顯示,抖音直播“上榜”100人35元、“小黃車”(顯示正在去購買)3小時30元、普通觀看(只顯示觀看人數,不顯示頭像)100人15元、1000人100元,直播點贊1萬個2元。
一番溝通,記者花費100元購買了增加1000人直播觀衆的服務,隨機將抖音中一個正在直播帶貨的商家直播鏈接發給“Ginny”。
27分鐘內,該直播間觀衆從79人迅速增加到1098人,有時1秒鐘就會突然增加三四十人。“Ginny”稱,只要不斷播,這1000個觀看用戶會在直播間在線4小時左右。
澎湃新聞記者查看發現,觀看的1098人中有1054人顯示“未登陸”,榜單隻顯示44個觀衆頭像,“Ginny”解釋,可以讓更多用戶上榜,但上榜100人需要35元。
記者又隨機選擇爲一家直播間,花費30元購買了“小黃車”的服務。很快,在直播屏幕左下方,不斷出現“***(賬號)等40人正在去購買;***(賬號)等7人正在去購買……”的提示,但此時直播間觀看人數只有19人。
整個直播時段,“正在去購買”的提示始終出現在屏幕左下角。“Ginny”稱,該服務一般持續3小時左右,都是批量操控。用賬號點擊購物,但實際不下單,系統判定“正在去購物”,給直播間的真實觀衆以“銷售火爆”假象。
對於風險問題,“Ginny”直言不用擔心賬號被封。“專門養了一批‘真人粉’,不是‘機刷粉’。”他介紹,工作室有幾百人的“兼職團隊”,每人手裡都有好幾部手機,接單後他們會將“任務”安排下去。
除了抖音直播,澎湃新聞記者調查還發現,在淘寶直播平臺,同樣也可以數據“注水”。
“小一”向記者推銷的爲淘寶直播增加人氣的“淘助力”軟件使用一個月450元,但弊端是隻能綁定爲一家店鋪增加人氣。
在提供“淘寶人氣助力”服務的商家“小一”處,最基礎的服務是在淘寶直播間增加“普通觀看”、“高級觀看”人數。前者只顯示增加了多少觀看人數,每增加1萬人16元;後者每增加1千人14元,帶“飄屏”、顯示正在購買,可設置停留時間,自帶3%的真實在線觀衆。
“小一”稱,爲了活躍直播間氣氛,他們還提供“真人互動”服務,1人1小時8元,很多經常冷場的主播都會購物該服務。記者隨機挑選了一家正在直播的淘寶店鋪,11月3日11時13分,該店鋪實時觀看人數顯示爲60人,支付16元購買增加1萬人觀看後,2秒鐘之內該店鋪觀看人數一下子增至189人,然後又快速從189人躍至10634人。
爲驗證“高級觀看”功能,記者又支付14元購買了該服務。下單後,直播觀看人數在半小時之內增加千人,與此同時,直播屏幕左下方不斷出現“****(用戶名)來了、***(用戶名)正在去買”的提示,也就是“小一”口中的“飄屏”。
見記者多次下單,“小一”又免費提供了“點贊”服務,該服務原價2元1萬個。在“安排”該服務後,直播畫面右下方的直播點贊量從個位數迅速增加上萬個。“小一”稱,虛增的觀衆可保留到主播下播,但不建議“秒增”觀看人數和點贊量,容易被平臺監控到。客戶一般可根據預計直播的時間,設置在整個直播時段內逐漸增加完觀衆和點贊。
同樣,在快手的直播間,支付費用後可增加觀衆、點贊量、評論、顯示正在購物、真人互動。
在支付20元后,澎湃新聞記者隨機在快手挑選的一家正在直播的店鋪,觀衆從11月6日11時10分的50人2分鐘增至140餘人,下方不斷顯示“***(賬號)進入直播間”。提供服務的“技術人員”稱,20元可增加100個觀衆、35元增加200觀衆,另外直播彈幕0.5元每條,可自定義內容。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在記者加入的前述QQ羣內,提供增加快手、抖音、淘寶直播人氣的商家至少達40餘個。
這些銷售“羣控”系統的“科技公司”均宣稱系統智能化,一人操控成百上千甚至上萬臺手機,自定義在直播間互動。
“養號”和“羣控”系統
“小一”稱,他們這類提供增加直播人氣服務的“商家”都是用軟件操控,他向澎湃新聞記者推銷的、爲淘寶直播增加人氣的“淘助力”軟件,使用一個月450元,但弊端是隻能綁定爲一家店鋪增加人氣。
記者購買安裝該軟件並綁定其中一家淘寶直播店鋪後,記者在其後臺發現,可批量點贊、購物、關注、“來了”、觀看,可設置需要的總數及間隔時間,啓動服務後頁面會用紅色小字體顯示已增加的服務單項數量。
不過,對於前述商家的增加人氣服務,也有來自同行的“科技公司”認爲都是“機器粉”,只是表面數據好看,但直播平臺不會根據虛增的人氣推薦更多潛在的用戶進直播間,最好的方式還是先用“羣控”系統“養號”,然後用“養肥”的號去直播間批量互動,增加人氣。
他們口中所謂的“養號”,是指用“羣控”軟件批量操控10至1000個甚至上萬個賬號,模擬真人賬號在平臺活躍一段時間後,逐漸讓平臺官方爲賬號打上在某個垂直領域“活躍”的標籤。
此後,用這批“養”的號與同在該垂直領域的主播在直播間互動,直播平臺就會認定直播效果好,吸引了同領域的“活躍”賬號,進而推薦潛在的直播用戶進入直播間,實現推薦流量“破冰”的過程。
澎湃新聞記者以“直播增加人氣”爲關鍵詞在百度檢索到十餘個出售“直播間漲人氣、提升直播間商品銷量、智能‘養號’”系統的“科技公司”。
這些公司均宣稱系統智能化、一人操控成百上千甚至上萬臺手機,自定義在直播間互動。互動內容包括送禮、發言、送燈牌、點贊、“小黃車”等,可設置停留時間、發言間隔。
“德泰智控”是其中一家提供上述服務的公司,該公司肖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他們的系統可批量進行快手和抖音的“養號”“帶節奏”等40項服務,控制10臺手機價格爲4800元、100臺手機價格爲29800元、控制千臺手機價格更高。
買回系統,還需要購買智能手機,從專門的“號販子”處回收一些賬號。一位自稱“號販子”的人向記者介紹,其提供私人老號、數字ID號、千粉百粉號、“白號”等。“白號”、百粉、千粉賬號價格分別爲55元、65元、143元。
“企飛科技”開發的“羣控”系統後臺,可在直播間“瘋狂滾屏”“查看商店”“瘋點屏幕”等。
爲驗證系統的真實性,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個快手的直播間,肖姓工作人員用“羣控”系統關聯架子上的設備(手機)後,在系統後臺輸入“點贊”指令,架子上的一排排手機很快打開抖音直播間,不停點擊屏幕,爲主播點贊。另一家同樣具備前述功能、名爲“企飛科技”的公司,其工作人員稱,購買系統的客戶基本爲各地的“直播工會”、私人機構、直播工作室。此前鄭州的一個“直播工會”就購買了一個“1.56萬控”系統,可以控制1.56萬個賬號,批量“養號”後爲主播引流,該系統成交價位20萬元。
“企飛科技”提供的報價單顯示,10控系統4680元、100控1.56萬元、500控3.9萬元、3000控7.8萬元、1.56萬控20萬元。
報價單顯示,10控系統4680元、100控1.56萬元、500控3.9萬元、3000控7.8萬元、1.56萬控20萬元。
對方向澎湃新聞記者演示,以“瘋點屏幕”爲例,在系統後臺關聯10臺手機,發送指令後,架子上10臺手機顯示的直播屏幕下方不斷出現“點亮小紅心”動作;選擇“實時互動”功能,輸入“333”後,直播間下方刷屏不同賬號發送的“333”。
而選擇“查看商店”功能後,10臺被操控的手機同時點擊直播屏幕下方的“小黃車”,查看其中的商品,這時系統判定賬號“正在去購物”,就在直播屏幕左下方出現“***(用戶名)等10人正在去購買”的提示,但實際並沒有下單。
當記者詢問兩家“科技公司”的客戶名單時,對方均以涉及隱私爲由拒絕透露。“這都是秘密,誰也不想讓粉絲知道自己在做這種灌水的事情。”德泰智控的肖姓工作人員說。
宣稱可以改“銷量”
除了在“人氣”上“注水”,澎湃新聞記者調查還發現,一些做“刷單”公司宣稱直播帶貨的銷量也可修改。
在一家名爲“乾坤網絡”的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了一種可以躲避抖音官方監測,輕鬆修改抖音直播銷量數據的方法:在賬號後臺的“粉絲專享券”一欄,設置差價爲1元甚至0元的滿減優惠券(如滿500減499)後生效發佈,每人限領一張,發佈後店鋪工作人員不斷去下單購買。
該工作人員建議,一次性下單不超過200件,像單價400元的商品,幾個工作人員下5單,銷量就已經超1000件,銷售額破40萬元。“這種方法只能用到11月15日,根據‘內部通知’之後抖音會開始嚴打。”
另一家“工作室”給記者提供的報價單顯示,將淘寶銷量提升3000元以內收費350元,提升5000元以內收費450元。不過,改銷量需要更爲複雜的步驟,“大部分用補單提升銷量”,對方說。
“補單”也就是“刷單”的方式,增加銷量和“好評率”。兩個指標上去後,除了讓“不明所以”的觀衆下單,直播平臺官方也會推薦更多潛在的用戶。
“乾坤網絡”公司就爲此專門搭建了一個充值服務網站,在該平臺充值金額後便可刷單。他出示的刷單價目表分抖音和淘寶兩種。在抖音小店刷單,商品價值在100元以內、100至500元、500至1000元,帶評價的每一單佣金分別爲10元、18元、23元,不帶評價的每一單佣金分別爲8元、15元、18元。
在淘寶刷單包評價,分爲墊付和不墊付商品原價款兩種,前者商品價值在100元以內、100至500元、500至1000元佣金分別爲17元、25元、38元,後者和抖音刷單一樣,需要先支付一筆商品本金和佣金,佣金價格分別爲15元、18元、25元、32元。
“需要你按刷單的地址實際發貨,隨便發個東西,我們簽收。”對方特意提醒。
一位不願具名的網絡安全專家告訴記者,對於直播數據“注水”現象,在技術方面是很好分辨的。爲了提升平臺的知名度,在直播市場格局尚未定型情況下,可以理解爲一種“特殊的營銷手段”,如果全部打擊的話,逐個分辨有問題的IP成本會很高,對平臺來說流失也會很大。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關於主播直播數據的“水分”問題,監管部門也一直在進行打擊,抖音、快手、淘寶平臺都曾公開通報過一批案例 ,封禁了一批主播賬號。
今年10月,浙江金華市場監管部門曾公佈一起直播數據造假案例。陳某製作的專用流量刷單軟件,爲淘寶、京東、拼多多直播平臺商家提供虛增圍觀人數、評論數、點贊數等服務,經統計,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陳某違法經營額272.6萬元。
“泡沫”直播爲何屢禁不止?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這意味着,平均一天就有5萬多場電商直播,每天觀看人次超2.6億。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爲。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虛構交易或評價、網絡直播者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不正當競爭問題,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重點查處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仿冒混淆、商業詆譭和違法有獎銷售等違法行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主播不惜冒着賬號被封禁、IP信任損失的風險給直播數據注水,背後是市場的困境。與日進斗金的頭部網紅相比,腰部和尾部網紅在“馬太效應”中掙扎:寥寥無幾的點擊量、不穩定的收入、不斷冒出的競爭者等等,行業生存壓力巨大。
在給品牌商帶貨時,“純直播上架費”(業內稱“坑位費”)、“純佣金”或“佣金加坑位費”三種模式成爲主播撈金的主要方式。“佣金”指主播根據直播間銷售額抽取分成,銷量越高,分成越多;“坑位費”是主播介紹、宣傳商品的固定出場費。衡量這兩筆費用的關鍵點就是主播的“人氣”,帶貨業績的好壞是反映人氣的一個重要方面。
澎湃新聞記者以商務合作爲由添加了一個抖音粉絲287萬的知名網紅商務合作微信,對方所提供的報價單顯示,直播合作分兩種,一種是專場費用20萬元、佣金15%、直播4小時、視頻全網授權1個月;另一種是單品鏈接費用2萬元、佣金15%、直播間講解5-10分鐘,視頻授權1個月。當問及能否有帶貨銷量保證時,對方稱可以查看此前直播專場活動業績,未明確表示保底銷量。
名爲“淘秀光影”的MCN機構所提供的刊例價顯示,粉絲419萬的主播專場帶貨直播價格爲18000元/時,佣金收取15%至30%;粉絲112萬的主播專場帶貨直播價格爲1萬元/時,佣金同樣收取15%至30%。而如果不帶貨,兩名主播的品牌直播價格分別爲3萬元和1.1萬元。
另外一家擁有抖音、快手多個“達人”、名爲“淘秀光影”的MCN機構提供的直播主播刊例價顯示,抖音粉絲419萬的主播專場帶貨直播價格爲18000元/時,佣金收取15%至30%;粉絲112萬的主播專場帶貨直播價格爲1萬元/時,佣金同樣收取15%至30%。如果是不帶貨的品牌直播,價格分別爲3萬元和1.1萬元。同樣,該機構未明確承諾保底銷量。
也就是說,如果主播或者背後的運營機構找人“補單”刷量,直播過後再退訂單,商家爲此支付了高額佣金,卻不到實際銷量。
“目前我們發現少數地區請名人大牌,最後算賬下來,直播帶貨請名人花的費用和直播帶貨以後的效應不成正比。”今年8月28日,國新辦就消費扶貧行動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雲在發佈會上對部分貧困地區請名人直播帶貨的現象提出了批評。
網紅數字營銷服務商“無鋒科技”聯合創始人雷熙文向澎湃新聞表示,直播帶貨是一個“風口”,但是經歷一段時間的瘋狂期後,漸漸有了很多“冷思考”。刷銷量、觀看人數、評論、點贊等“注水”現象的存在,肯定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從平臺、主播、消費者來說,這個“後遺症”解決後,直播帶貨才能走到一個穩健發展的軌道中去。
“越正規的公司和平臺越會考慮背後的風險性。”雷熙文說,直播帶貨要成爲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必須各方都在其中獲取利益,而不是單純主播或者背後機構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