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無論蓋牌或篩檢塞車 都不可原諒
中時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果真文采風流,創意一發,推出了一個「校正迴歸」新詞,把之前篩檢塞車的個案加回去,連2天的校正迴歸讓確診個案暴增570例。有人質疑這是在「蓋牌」、「做帳」,有人辯稱是篩檢爆量,但無論如何,蓋牌、做帳是「欺瞞」,篩檢塞車是「無能」,罪魁禍首都是政府的防疫決策,不但蔡政府應向全民道歉,陳時中更該負荊請罪,怎麼還有臉每天坐在指揮官的位置,報着不知真假的數字?
所有數字都失去公信力
「校正迴歸」已成爲網路最夯的話題,網友發揮創意做出各種例句,包括婚後向老婆「校正迴歸」前女友人數等等。有人質疑指揮中心之前根本是在「蓋牌」,不料疫情延燒,「蓋牌」蓋不下去了,纔開始「掀牌」。還有人認爲這像是「做帳」的手法,盡力讓帳面不要太難看,拖過520總統就職週年,再把真正難看的部分補回去。既有之前的隱瞞粉飾,所有數字都已失去公信力,畢竟人家能騙你1次,就能騙你第2次,乃至無數次。民衆從此不再能確定指揮中心說的話都百分之百是真實狀況。
當然,也有可能像臺北市長柯文哲所說,純粹是最近疫情爆發,篩檢大增,流程嚴重塞車,以致採檢與確診案有相當落差。這幾天發生數起確診者或接觸者獨自猝死家中的不幸案例,證明採檢與確診的落差,和確診與送檢疫中心的時間差,都讓生命無辜殞滅其中。蔡政府拿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情況證明,在疫情大幅惡化時,篩檢一定會跟不上,也因此會做後續的數字校正。但大家不要忘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他國家的情況是發生在1年前,而且每天是幾千幾萬地增加,自誇「超前部署」的臺灣,是在1年後才爆發,何況需要篩檢人數遠遠少於美國。
當臺灣還陶醉在防疫模範生的光環裡,看着其他國家手忙腳亂應對,辛苦萬狀封城時,覺得舉世滔滔唯有臺灣一塊樂土。可是臺灣在這寶貴的備戰期裡,有記取其他國家的教訓,學習其他國家的防疫經驗,強化篩檢能量、採購PCR(核酸檢測)機器和快篩劑、培訓篩檢人才、增加醫療量能、備好類似方艙醫院的應變資源嗎?沒有!我們白白浪費了1年的時間睡大頭覺!
更可惡的是,蔡政府不做這些早該在1年前就開始做的事,不是因爲只顧着掌聲忘了要爲最壞狀況做準備,而是根本在基本決策上就不肯去做。因爲拒絕增加篩檢量,避免戳破防疫神話,所以不肯增加篩檢設備和人員,也不準快篩劑在臺灣上市使用。入境者不普篩、醫護防疫人員不作定期篩檢、一般民衆不能篩,還把機組員居檢天數縮到只有3天,以致病毒從破口侵入後,疫情便如燎原之火,在雙北狂燒,又到各縣市亂竄。
陳時中理當負荊請罪
篩檢大塞車,指揮中心怪地方通報慢,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臉書直接寫出流程,說明每一關都在中央,不關地方政府的事。柯文哲還明白指出,在現在病毒量多的時候,指揮中心還堅持用PCR來確診是不切實際的,快篩的準確度可達95%,20分鐘即知道結果,可以大大減少PCR塞車造成的確診、疫調時間差。柯文哲更不客氣地說,指揮中心每天像在「報明牌」,報的都是2天前的數字,對第一線控制疫情沒有用處。他建議指揮中心不要創造新名詞,把已經很恐慌的民衆弄得更暈頭轉向。的確,昨天指揮中心報的數字,今天會做校正迴歸的修正;今天的數字明天又會改,民衆每天看記者會,不是看得更一頭霧水?
如果蔡政府是在「蓋牌」,那是不可原諒的欺騙;如果校正是因爲篩檢塞車,那麼之前不增加篩檢量能的指揮中心一樣罪無可恕。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成立篩檢國家隊,陳時中便跟着說要徵召民間檢驗所,對採購檢驗設備補助500萬元,這其實已經在打臉過去的自己了。
防疫防成遍地烽火,蔡政府應該道歉,陳時中應該自己考慮去留。衛福部高層完全由醫界掌握,公衛專家的意見未受到應有的尊重。前副總統陳建仁是公衛專家,他就明白指出,檢測和疫苗是最重要的防疫關鍵,結果我們二者均缺。陳時中哪裡是神,根本是敗軍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