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閱讀只需把握三點即可
日前,有作者撰文談中學生閱讀的問題。在文章中,作者提到,江蘇省第二十屆高中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大賽初賽命了兩道題《書裡書外》《線上線下》,他都做了指導。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他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他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在《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中,作者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讀得津津有味,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由此,這位指導者提出了疑問: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11月23日 中國青年報)
對於中學生要不要讀“名著”這一問題,還要理性看待。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產生都離不開作者的生活閱歷與生存環境,都有特定的時空限制,“名著”也不例外。換言之,對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學生而言,很多“名著”不僅讀不懂,而且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根本讀不下去,於此又何必硬性強求,大搞閱讀“一刀切”?在筆者看來,中學生讀什麼書不是重點,而是要在引導他們願意閱讀甚至主動閱讀上做文章。爲此,中學生閱讀只要把握以下三點即可:
第一,尊重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的興趣點都不一樣,主動去做與被動去做的實際效果也大不相同,讀書亦是如此。只要中學生願意閱讀某方面的書籍,不是名著也無妨。只要他們能夠主動閱讀,就有可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與實際收穫。久而久之,他們會漸漸發現自己的喜好與志向,這比一味強求甚至指令性閱讀更有效果。到那時,讀名著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二,有益成長。書山有路,學海無涯。如今,市面上書籍很多,倘若選擇不當,也會開卷無益甚至毒害身心,網絡作品尤其如此。由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符合其年齡特點且健康向上的書籍,而不是放手不管,任由學生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教師可藉助舉辦讀書沙龍、閱讀分享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引導學生在正常的閱讀軌道上行進。
第三,合理引導。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閱讀選擇權,未必是壞事。當教師注意到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專注方向時,不妨及時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在學生看來“無用”的書籍。實際上,這些書籍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向深處推進。教師帶有方向性的指導對學生的人生走向與專業發展尤爲重要,學生也願意接受與採納。
總而言之,閱讀是自己的事,中學生也不例外。教師及家長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閱讀,至於讀什麼書,不妨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無需糾結於要不要讀“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