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離岸風力發電產業與區域創新推動
據國際離岸風電工程顧問機構4C Offshore的評定,臺灣海峽爲全球的優良海上風場,擁有適合建置離岸風力發電之穩定的風能來源。坐落於苗栗竹南外海的臺灣首座離岸風場在2019年11月12日啓用,總容量共達128兆瓦(megawatt, MW),估計每年可供電12.8萬戶,爲臺灣開創離岸風電場的創新里程碑。
離岸風力發電機具備友善化環境並可有效運用自然資源的特性,同時已帶動國內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產業聯盟(Marine-Team)和離岸風電零組件國產化產業聯盟(Wind-Team)的成立,促使臺灣國際造船、中國鋼鐵、臺達電子、東元電機、臺朔重工等公司廠商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單位與政府通力合作,以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的推動。
離岸風機的組裝作業可帶動機艙、輪轂、葉片、塔架及基樁等相關製造業的發展,而整治饋線引接發電系統後則可引領風場開發和變電站相關廠商的投入,當然也少不了海事工程、地質探勘、海氣象觀測及風機葉片檢測等離岸風場相關運維工作。
產業創新科技應用的推升,有助於提振我國區域發展,如西門子歌美颯公司設置於臺中港的離岸風電機艙組裝廠,此爲首次非設於歐洲境內的機艙廠,該外商做爲國際上離岸風機制造大廠,協助我國專區開發及分享安裝經驗,期望能吸引進更多投資業者,形成離岸風電產業科技聚落與創新能量,逐步建構風機國產化供應鏈,同時藉由臺灣港務、中鋼、臺船、臺電、上緯、臺英風電等公司合作成立的國內首座風能訓練中心,成爲風電施工與維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希望將離岸風電產業紮根在地。
再看世紀鋼鐵結構公司在臺北港建置的離岸風電基樁生產基地,在2019年11月25日舉行上樑典禮,2020年2月量產,希望結合當地的風機供應鏈廠商,培養水下基礎製造團隊。在整合在地產業公協會能量方面,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於2018年9月19日,在彰化縣成立臺灣首創的風電供應媒合平臺,串連離岸風電開發商及彰化在地廠商,希望可形成在地離岸風電供應鏈。
而本爲漁港性質的高雄興達港,在當地的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及認證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和海洋科技工程材料研發及驗證中心等三個中心,於2019年5月31日啓動動工典禮後,代表高雄隨着國家綠能產業創新同步邁向轉型。
創新科技推動在地產業落地紮根
實際上,臺灣擁有很強的代工實力,現下因應創新科技的劇烈變遷,有機會抓住此趨勢將技術能量在各區域結合地理特性與當地資源,推動在地產業落地紮根,形成新興科技商業模式。
離岸風電帶來多元的區域產業創新發展機會,除風能機組裝製造外,結合區域當地人力、物力與知識資源進行海事船航運技術、水下探測技術開發及離岸風場運維資訊控制系統建置,系推動區域創新及整合地方重點特色的有效科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