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發展提速 智能建造爲人居環境升級賦能
領先的減隔震技術、獨特的疊合剪力牆技術、一體化的房屋智造服務,全套的房屋解決方案……近日,一系列科技含量十足的建築產品與服務亮相第十九屆“住博會”,展現出建築行業近年來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最新成果。
據悉,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築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簡稱“住博會”)由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建築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本屆住博會以“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展覽面積約5萬平米,參展企業300餘家。
“裝配式建築正在全國呈現加速鋪開的趨勢”
綠色、智慧科技建築是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本屆住博會設置了裝配式建築及工業化裝飾裝修展示、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科技進步與技術成果推廣等主題展區。
在裝配式建築展區,美好房屋智造企業帶來了最新的裝配式建築服務展示。其中,剪力牆項目引人關注。
“疊合剪力牆技術具有施工便捷、抗震性優、防水性能優等特點,能夠保障施工項目高質量、低成本、快速地進行。”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裝配式疊合剪力牆技術體系是美好房屋智造企業自主研發的,夾心保溫疊合剪力牆技術,不僅完成了生產與施工關鍵工藝研發,安全也更耐久、健康更舒適。
據瞭解,所謂裝配式建築,是將大量構件在車間生產加工後,運到工地上組裝拼接,不僅能讓樓房建造更加便捷,而且節能環保。
“在政策引導下,裝配式建築正在全國呈現加速鋪開的趨勢。”美好房屋智造企業董事長何飛在展區告訴記者。
何飛認爲,與傳統建築相比,裝配式建築具有三大優勢。一是節能、環保、節材;二是品質好、工期短;三是全壽命期成本低,後期方便維護。
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爲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廖玉平此前在解讀《意見》時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建築業工業化、信息化水平較低,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迫切需要通過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集成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走出一條內涵集約式高質量發展新路。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室內設計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強在住博會現場講座時指出,我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內不斷普及,但同樣也面臨着一些發展瓶頸,如行業標準化程度較低、建造成本依然過高、裝飾材料單一、建造模式不匹配、信息化發展較爲滯後、建設模式創新程度待提高等。
何飛亦表示,當前建築行業面臨着勞動成本上升、傳統施工模式生產效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建築工程各環節協同度差等問題,亟待產業轉型。
劉強建議,未來隨着行業的的不斷進步發展,要加快行業標準化發展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應用。
將“複合更新”概念融入舊城改造、城市污水高標準處理與再生利用技術、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智慧水務數據服務中臺……在住博會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展區,一系列關於裝配式建築、智能建造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等的公益講座吸引了大批觀衆駐足。
專家指出,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解決居住、交通、環保、等“大城市病”的突出問題,正在助力城市人居建設質量不斷提升。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劉巖在現場向記者介紹了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的裝備模塊化與成套化技術。“‘高度集成的高效脫氮除磷生物處理系統’最適合小規模污水處理,以及小型污水處理站智能化與集約化運行管理系統。”
據劉巖介紹,該系統爲自主研發,相關技術在天津、江蘇和浙江等地開展了示範及推廣應用,實現了污水處理裝備設計、安裝、啓動、運行及管理的短週期、高效率的一站式解決,有效支撐了村鎮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水環境質量改善。
此外,科技的應用也爲解決老舊小區建築老化、配套設施不足、環境品質差等各類問題提供了改造手段。
據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品牌負責人孫偉雁介紹,在浙江嘉興,吉楊公寓改造設計項目通過充分分析既有場地條件,將業態進行劃分,針對痛點做整體規劃建議,包括全齡段活動空間打造、住宅改造、小商品市場改造、步行街升級等,改善混合的生活場所,營造有活力的宜居環境。
“實現城鄉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智能建造和創新科技正在加快這個目標的到來。”孫偉雁說。
據介紹,目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已在北京、荊門、遷安、西寧、常德等地形成了多個老舊小區改造樣板工程。
“老舊小區改造,應通過科技智能手段,從系統性規劃階段貫穿至施工圖階段的全過程項目,構建一體化智慧解決方案。”孫偉雁表示,近年來,中國城建研究院通過應用“民意調研”“現場勘測”“數據採集”“軟件模擬”等技術手段,組建多部門、多專業協調組織推進機制,爲老舊小區改造探索新路徑。(孫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