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留稿:農博驚奇 90萬人的碳匯教育
民國102年12月25號至103年3月6日,雲林縣府首開先例舉辦臺灣第一次「農業博覽會」,72天展期創下了將近92萬人次的入園參觀紀錄,雲林縣長蘇治芬坦言這樣的成果,始料未及!:「一開始喊出50萬名遊客目標,心裡還相當擔心,不知道目標能否達成,也不曉得農博主題是否被大家接受與期待,經媒體宣傳,口碑有出去,在網路上也獲得肯定。」
雲林博覽會的網站闡述宗旨目的:「農博是一場攸關農業永續發展的緩慢革命。不諱言的,六輕長期對雲林農、漁業的傷害,是觸發了這一連串反思運動的主要原因,但云林要抗拒的不是隻有污染工業的入侵,不是隻有水資源的爭奪,還包括對農產品生產方式的省思,對環境的責任的自我賦權,也包括對農業前途的探索,以及對社區關係的全面重建。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能夠集中這麼多人、這麼短時間密集參與的,我想也應該是絕無僅有的了!」
農博創造的是臺灣一場史無前例、模模最大的「友善土地」的「碳匯教育」,而什麼叫做「碳匯」呢?
蘇慕容:「其實我們地球所存在的碳是固定的,幾億年間,二氧化碳用碳元素的型態被放在土地、海洋裡面,近百年來,人類的經濟活動,開採了大量的燃煤、石油作爲能源,而將它們燃燒後,又使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加上人類砍伐了許多森林,使大氣中二氧化碳越來越高,這也是現代極端氣候的主要因素,簡單的說,本來會彙集碳的地方,包括有土地、森林、海洋,因爲人類錯誤的方法,讓他們飄散到大氣中,所以我們要重新想辦法讓他們固定回來,這種固定的工作,就叫做『碳匯』,碳匯需要森林與土地合理利用,來完成這個任務!」
雲林縣府農業處森林及保育科長黃蘭眉表示:「這是臺灣首次的農業博覽會,因爲從來沒有舉辦的經驗,壓力真的很大---!」
農博六大展館中,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承辦了「碳匯林場」展館,一開始,官民承辦單位都不知道該如何將生硬的「碳匯」轉化爲輕鬆有趣又能消化吸收的教材,黃蘭眉科長說:「其實我覺得這不是我們的功勞---,我覺得我們真的很幸運,標到的廠商是慈心有機基金會,慈心不是營利團體,他們一直在求進步,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遊客進入農博,很難不被「碳匯林場」展館吸引,這一棟採用竹子建材的建物,跟四周的綠樹、溼地巧妙融爲一體。負責硬體工程的大藏建築事務所建築師甘銘源說明建築特色:「碳匯林場選點時就選擇樹木最茂密的地方,要把樹木完完整整留下來,花很多時間去照顧環境與樹木對應的關係!」
「碳匯林場」要表達出這場大型教育的最根本精神,也就是鼓勵民衆愛樹與種樹,所以展館使用的是成長僅需3年就能利用的竹子。建築師甘銘源說:「木材要能成材需要4、50年時間,但是竹子只要3到4年就能成材,所以我個人認爲竹子建築是最符合環保、最符合碳匯主題的一種做法!」
除了硬體到位位,還有大批志工投入碳匯教育的行列。
甘銘源建築師認爲:「解說與訊息傳遞很豐富,很容易吸收,這部分我覺得也很重要!」
負責培訓解說志工的慈心基金會葉採靈老師表示:「我們不是固定僱用10人在那裡解說,賴學長希望法人全區的業力都能進來,如何進來呢?包括慈心、里仁等北、中、南的全職門市人員等以及志工都來學習,聽起來用意很好,但是執行起來很困難,因爲不是隻培訓15人,我們要培訓100人,而且培訓到有一定的水準!」
要如何在極短的導覽時間讓民衆認識「碳匯」的內涵呢?
葉採靈表示:「因爲志工們都不熟悉,所以我們寫了SOP---,」
(採靈導覽聲音:現在地球二氧化碳太多,前一陣子南半球溫度高達43度,皮膚都會被烤焦,而北美洲竟然大風雪達到零下2、30度,南北半球溫差甚至快到100度,現在氣候變遷是一個很嚴重問題,如果再不改變,就會像展館中的木炭一樣---,只要我們願意改變,還是會有小樹苗從廢墟中、從木炭中長出來的!)
對於解說員的表現,採靈用一個「贊」字來形容,並分享一位年輕志工的故事。:「林場內有一萬顆小樹苗,他告訴大家,不要小看小樹苗,當它們種到地上,這一萬顆小樹苗會成爲百萬森林大軍!幫地球淨水、固碳---他自己講到都想趕快去種樹了!」
碳匯林場內除了100名解說員分批解說外,還有高達500名的素人志工投入戲劇演出,完成一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負責戲劇培訓的慈心基金會的韓詩雯老師說:「我們的參與就是一種學習,不是我們教500人如何學習?而是我們自己也要學習如何讓這500人都有學習,而且是歡喜學習---!」
參與演出者來自全省福智廣論學員,年紀最長的是76歲的張進木,演出「風伯伯」的角色;4歲林亞帆和6歲的
戴於馨是年紀最小的素人志工。(os:戲劇演出聲音)
韓詩雯說出素人演員最深刻的收穫:「就是會發現說其實我們以前不太重視種樹,但是現在對於種樹背後那種深刻的用心,就是希望天地之間所有有情能夠共存共榮這個心,我覺得我們會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來自花蓮的戲劇志工,任職花崗國中的周蔚慈老師在「小綠的願望」這齣戲劇中演出「小綠」的角色:「雖然我們不是真正的專業演員,但是心和心傳遞力量是很真誠、強烈的,那天演出時,其中有一幕是小綠遭受暴風雨侵襲,東倒西歪,東跌西跌,小朋友看到那一幕,都很緊張,忘情大喊小綠加油,現場很多大人也都紅了眼睛,真的,我們看到現場的回饋,我們會感受到做這件事情是真實有力量的,是把善的苗芽散播出去。」
周老師從這種學習過程中,也獲得更多教學的養分。:「這學期我們開春第一堂國文課剛好教到作家劉克襄的『大樹之歌』,我覺得簡直機不可失,我讓同學們去想、去找資料種樹有什麼好處呢?小朋友都很踊躍!」
這一門碳匯教育,每一個人都有收穫,都能說出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數字或觀念。
葉採靈:「大家知道嗎,我們臺灣這麼小的地方,排碳量是全世界的第20名,一年2億7千萬噸!」
薛豪彥:「我記得我們臺灣每年的排放量好像是前20名,我記得看了這個數據,我心理是蠻震驚的啦,這樣下去,過了2、30年,我們後代子孫可能會住在一個很不好的地方!」
周蔚慈;「原來地球雨林的砍伐每年的消失速度,是以半個臺灣的面積在消失的!」
雲林農博結束了,雲林縣府決定讓碳匯林場展館持續保留,讓這門碳匯課程持續發光發熱,這或許只算是一個開端,然而「碳匯樹苗」確實已經植入許多人的心田中!
韓詩雯;「我們不能浪費任何的資源,就是任何的資源都沒有權利被我無意義的用掉,大地的東西要還諸於大地,我們只是將經手使用,我不希望它在我手中有任何折損,如果有的話,我希望能夠補回來,我覺得我不想要虧欠大地、虧欠衆生和任何的東西!」
黃蘭眉:「以前大家都說種樹可以救地球,可是好像只是一個觀念而已,但是參觀過後,觀念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