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科研工作者承擔“項目焦慮”
作爲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在讀博時期就曾參與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和導師的第一次見面時,我就注意到了他桌上厚重的項目申請文本,此後便加入了項目研究組。科研項目有效支持了我的學術研究進展,在臨近結題前的一段時間裡,我更是挑燈夜戰,覈對報告,最終發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此外,我也參與了科研項目的設備管理、財務報銷、結題答辯等環節,初步體會到在項目研究之外,仍有頗多需要操心的事務性工作。
博士畢業後,我進入高校工作,科研項目在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佔據了更重要的地位,這不僅關乎學者的學術研究,也與職稱評定、薪酬職位等現實問題息息相關。此時,由於研究方向的調整,我希望在一個較新的領域嘗試交叉性研究,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在項目申請上缺乏積累和經驗,好在經過一些努力,這個工作也算有效完成了。回顧自己這段成功取得科研項目的經歷,有不少心得想分享:
首先,在那些項目評審機制中,有一些顯性或隱性的職稱門檻,申報書中的“既往研究基礎”一欄就讓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缺乏研究成果積累的我十分爲難。看到前輩學者的論文成果多到需要縮小字號、跨頁填寫,我卻連已有的空行都填不滿,以至於對項目能夠評審成功心懷忐忑。這其實也是許多年輕科研工作者面對的尷尬,沒名氣沒頭銜,很容易被擋在項目申報的門外。
其次,項目申報程序較多、手續複雜,如何運籌、規劃好“申報體”文字,就是一門大學問。項目申請表中大都要詳細填寫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和預期結果,我在填表時,便頗費了一番功夫。
在連續幾個月的準備和等待後,我終於成功申上了項目,開始進入研究進程。在項目實施中,我也花了不少功夫來配合項目的實施。比如,與項目相關的評估、檢查和審計,均有大量的材料、文書需要花費精力撰寫;項目經費的報銷手續仍比較繁瑣,所需的設備、耗材超過一定數額,需要走招標流程。對於青年學者而言,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人近中年的生活負擔,還有揮之不去的考覈壓力,都考驗他們的耐力和毅力。而現行的項目報銷制度,對科研工作者也有不小的現實壓力。
因此,作爲置身其中的科研工作者,我十分感謝項目提供的資源和經費,爲自己首次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幫助,但我也同時期待科研項目申請工作中能少一些不必要的瑣碎流程。在項目申報和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注重研究質量和創新性的評審導向,突出同行專家學術評價,尤其是對首次申請同類課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可否放寬既往研究成果要求,適當擴大“青年項目”在項目總數中的比例。與此同時,應該在制度上鼓勵結合自身學科基礎和研究興趣,探索創新性研究領域,鼓勵學科交叉,鼓勵符合條件的青年學者擔任首創性課題的負責人,釋放科研潛力。
與此同時,可否減少非必要的申報材料板塊,推進線上申報、線上審批,加強各主要科研基金管理單位的申報系統兼容和科研基礎數據共享,使得基本信息填報儘可能實現“一鍵導入”,避免反覆填報和複雜的紙質表格製作。在申報系統的設置上,應該注重體現不同學科大類的差異性。對於具有“填白性”的研究,提供具有靈活性的專項評審設計方案。
另外,在科研項目的評估和經費使用上,應當尊重研究規律,合理設置評價程序,避免科研時間碎片化。我建議,高校可以適當增加項目負責人的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加快推進財務助理、學術助理在科研過程中的常態化設置。
當前,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對於建設科技強國、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論述讓我備受鼓舞。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科研工作者在職業生涯初期,在經過調整、精進的科研項目制度的支持下,能夠更專注、從容地開展研究工作,紮根腳下的土地,做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