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養老院 竟然藏着這些不可見人的秘密

本文由本站旅遊「極客鮮瘋隊」欄目發佈,態度玩家聚集發聲地,給你一萬種野法微信公號ID:jikexianfengdui)

#一萬種野法# No.77「北京廢墟

圖/Villaine蔚然/大驢 文/西瓜

白夜行城小隊

此行我們在地鐵站集合,第一個目的地是位於京郊的廢棄工廠,這處工廠興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荒廢於二十世紀初,在不少有年代感的影視作品中,仍能看到它作爲背景出現。

我們所去的是廠區,沒怎麼涉及生活區,所以都是些宏大場景。巨大貫通的廠房,能夠一眼望穿,脫落的屋面板窗戶,半開半掩的門,使得空間裡還算敞亮。而滿地不明碎片及突現的、蓄滿液體的水池,這些明顯經過時光腐蝕的東西,則仍然藏在暗處。

也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

探索這座工廠最獨特的審美體驗在於,廠房與外部空間形成了類似天井的景觀,暗處是僅剩骨架的工業殘骸,而明處是生意盎然的野草,及發着光的天。由於廠房巨大的空間,不知哪兒的鳥鳴聲就顯得明亮清脆。

人站在明暗交界處,顯得很小。所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種“境”就得親臨才能感受到,或者出個VR版本。

一路走向深處,能發現很多道具。這些道具大部分都是做舊的,和廠房在風格上本身很搭,以至於有時候都分不清是道具還是本來就屬於那裡的。

在廠房最深處停留着一輛火車,火車本是廠子的。就其狀況來看,應該是重新改造了下充當了道具。

離開了廠房,是更加宏大的工業廢墟景象。從印着紅色標語鐵鏽色“高架建築(是啥?)下穿過,真的會有穿越感。

要是沒有這些在磚縫和赤裸土地中擠着長出來的野草,那這片在空曠廠區高來高去的工業廢址,將會呈現出廢土風格。

廠區也看見了一些小樓,裡面大多很空,沒什麼看點。

結束了此工廠的探索,我們稍作休整,便向第二個目的地前進。

第二個目的地從圍欄來看,都豁了。也沒有明顯的門衛,只有一個行蹤比我們還可疑的大爺。以防萬一,我們用上了神秘嘉賓帶的對講機,兵分兩路。

這處目的地比我們預期更有料,面積很大,建築很多,而且很奇特——廢棄和爛尾同時出現。探索後我們發現廢棄的是養老院,在建的疑似也是養老機構。廢墟的故事感及爛尾樓空間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探索體驗。

有些公共空間,你也分不清這究竟是廢了的,還是沒建完的,比如這處人造小橋流水

季節原因,這裡也是大片大片的、有點兒礙眼的綠色。

進入後,我們又重新分成了兩隊。

廢話不說直接看吧

這建築裡面還挺有意思,因爲似乎是個資料室或者閱覽室,裡面有大量雜誌及書籍。我們還找到了花兒樂隊的報道:救救孩子。

也是從這間屋子的“遺物”中,我們發現這以前是個養老中心。不過《朋克:三十已老》這種封面報道,不大適合老年人啊。再往裡的一間屋子裡,有着傾斜的書櫃,散落一地書,其中還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個人喜好認爲爛尾樓空空的很沒勁,但這處也算是驚豔。因爲空間感實在太強了,很適合攝影。我們兩位大師都充分利用了這裡的空間。

小組匯合後,目標定在了一個小樓,這一看就是廢棄的,不像更遠處那些窗戶都沒來得及安的爛尾樓。

如果說之前那個廢棄建築是閱覽室、辦公區域,這個可就真是養老院本院了。廢棄養老院、病院、孤兒院之類的,都對我都有巨大吸引力,因爲故事感強,人存在過的痕跡強。和工廠裡的工人,完全不是一類“人”,工廠裡的工人,和那些消失的巨大機械,本質上區別不大。

但是,這個養老院極其勸退,一推開門就有着塵封許久的、又因爲漏雨變得新鮮的、濃縮的,黴味。門口樹上還掛着馬蜂,我們的神秘嘉賓是第一個推開這個門的人,也是捱了馬蜂蜇的人。於是,琳琳陪同神秘嘉賓一起去處理咬傷,剩下三人進入養老院。

除了味道有點兒大,裡面還是值得的。大廳裡擺着不知道是往昔模樣還是未來規劃的沙盤

沙盤裡的一些模型被扣出去了,能在樓裡的其它房間看到。說明廢掉之後不少小朋友進來玩耍過。

門大部分能打開,走廊兩邊有些類似活動室禮堂的房間。

牆上掛着的宣傳海報,還沒來得及拆下。

疑似活動廳的房間,裝修是那種富麗堂皇的中國歐式風格,吊着很多奢華氣息吊燈,當然現在都掉地上了。

養老院最值得看的地方,是曾經生活過老人的一個個房間。這些房間都有獨立衛浴,還遺留着一些老年人的用品——如果你家中有老人,對這些東西肯定熟悉:搪瓷杯子、老式檯曆複方丹蔘片花露水茶葉罐、用到都彎曲了還不換的牙刷、及曾經裝過芝麻醬或者蜂蜜的死活不肯扔的玻璃罐子

過去是生活氣息,放在廢墟里,卻和建築一樣,是幽靈氣息。可能養老院出事兒必須關閉的時候,有些老人還住在那裡,搬走的很倉促。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還好嗎?

行在路上,最重要的,保持一顆探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