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中國正顛覆世界秩序 拜登政府需認清現實
(原標題: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爲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本文爲中美論壇線上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發言。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此篇發言,小標題系譯者添加。
格雷厄姆·艾莉森參加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
格雷厄姆·艾利森:
首先,感謝舉辦方組織本次論壇,能參加今天的小組討論非常榮幸。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衆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着時間推進,它將成爲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第一,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以有利於聯盟和美國盟友以及國際組織的方式,優先美國。他們將採取一系列舉措組織或重新組織聯盟或盟友,在與中國的競爭和對抗中制衡中國。我們很快將看到,特朗普作出的從德國撤出12000名美國士兵的決定將被扭轉。這是第一點,“美國優先”。
第二,拜登政府將埋葬美國單邊主義。用拜登的話說,特朗普的政策是:美國第一/美國單邊。拜登奉行多邊協作,他相信聯盟、多邊體制和多邊倡議。最先推出的多邊合作倡議之一會是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冠病毒。另外一項會是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還有重新加入世衛組織,還有重新加入世貿組織並嘗試重組。對俄羅斯方面,美國將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那麼將有一年的時間重新談判。這是第二點,“埋葬單邊主義”。
第三,在對華政策上,拜登政府將努力表現得比特朗普政府更爲強硬,但會更爲靈活,不會死死糾纏着雙邊貿易逆差問題不放,而會採取行動在政治光譜上反推過去。在這種語境之下,我認爲有以下兩個想法是特朗普政府沒能理解,而拜登政府會竭盡所能去理解的。
修昔底德式的對手關係+無法逃避的共生關係
其一是認識到中國是真正的修昔底德式的對手。我在特朗普當年當選總統之際出版的書就是圍繞這個話題。我認爲,不理解這一點的人是沒有理解中國作爲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實際上正在取代美國過去一百年中在每一個“啄食順序”(Pecking Order)裡已習以爲常的地位和特權。處於這種競爭之下,中國在平衡蹺蹺板的過程中正在塑造國際秩序,而美國作爲國際秩序的首席設計師、頭號監護人卻完全沒在狀態。修昔底德式競爭不是像美蘇爭霸那樣的大國競爭。修昔底德式的大國競爭是爲權力版圖中迅速的結構性變化所定義。
本世紀之初,中國還沒有佔據什麼位置。時隔二十年,如果用美國中情局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的最好單一衡量工具,即“購買力平價”(PPP)來衡量,中國已然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新冠疫情期間,所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來自哪裡?來自中國。隨着中國已一躍成爲世界的製造工廠,它幾乎已經成爲所有主要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2020年結束時,全年來看世界只會有一個主要經濟體呈現正增長。
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這個對手不僅產生了威脅,實際上它正在取代美國的地位和特權,並且在顛覆世界秩序。認清這個現實會是(拜登政府)邁出的第一步。
第二點,簡單來說,對於本屆政府的挑戰,用斯考特·菲茨傑拉德 (Scott Fitzgerald)的話說,就是經受“一流智力”(First-Rate Intelligence)的考驗。他說,一流的智力就是,大腦裡同時存在兩種完全矛盾的想法還能運轉。一方面,中國會成爲修昔底德式的對手,在政治光譜中威脅美國的地位;另一方面,美國和中國註定要共存,因爲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同時毀滅。中國和美國都面臨實際的問題,沒有哪一方能單獨解決這些困難。
首當其衝的是核武器以及核戰爭的風險,這是美國在美蘇冷戰中認識到的。當時的情況被稱之爲M.A.D.,即共同毀滅機制,最終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在共同毀滅機制下,正如羅納德·里根說的,核戰爭不能打,因爲不可能有贏家。如果我打一場核戰爭,我就是自我毀滅,就是自殺。所以,即便你是我最強勁的對手,我也有強烈的動力要忍受與你共存。
自然環境:共同生存或共同毀滅
其二,特朗普政府沒有意識到而拜登政府會認識到的是:在環境領域,我們面臨環境版共同毀滅機制。中美是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中國目前的排放量幾乎是美國的兩倍。由於我們生存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裡,中美之中只要有一個國家持續排放溫室氣體,就會讓全球包括中國和美國都不再適宜生存。
因此,我們要不一起努力找到共同生存的路徑,要不就是共同毀滅。我覺得讓中美各方記住,擁有強勁的對手對於形成合作、共存甚至是夥伴關係而言是必要的,我認爲這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我認爲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對於治國之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對拜登政府而言是挑戰,對中國政府而言也是挑戰。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兩個觀點。第一,(中美之間)一方面是修昔底德式的對手關係,另一方面是被科技與核武器所綁定的、無法逃避的、連體嬰兒般的共生關係。第二,在環境與自然方面和平共處,如果要避免共同毀滅的話。
相關推薦:
拜登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專家:他還不代表美官方
美國大選仍未塵埃落定。儘管美國媒體已經根據投票數據,宣佈拜登贏得總統大選,但直到1月20日,新總統才正式就職。在這段過渡期內,一些美國的傳統盟友已經迫不及待撇下現任總統特朗普,與還處在“當選總統”階段的拜登打得火熱。
在美媒宣佈拜登勝選後當天,一些國家領導人就向拜登發去賀電。接下來的幾天,加、德、英、法、日、韓等幾個美國的親密盟友與拜登通話,進一步探討與“當選總統”未來的合作方向。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髮現,盟友們在通話裡各有訴求,從中折射出下任美國政府多邊外交的走向。
各位盟友打電話想要啥?
據英媒報道,英國時間10日下午4點左右,英國首相鮑里斯首次與拜登通了電話,成爲第二個與拜登通電話的國家領導人,僅次於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媒評價稱“英國首相鮑里斯拿下歐洲第一”。
英國首相府透露,鮑里斯與拜登通電話約25分鐘,“熱烈祝賀”對方當選,雙方討論的內容涉及貿易丶北約丶民主等話題。鮑里斯還邀請拜登參加明年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以及討論明年於英國舉行的G7峰會上會面。
約翰遜在通話後發推文寫道,期待加強雙方的夥伴關係,並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民主、應對疫情方面共同努力。
不過,英媒認爲拜登此次通話並沒有提到關鍵問題——跨大西洋貿易協定。金融時報表示,鮑里斯在電話中受到“警告”,不要讓英國脫歐破壞北愛爾蘭和平進程。
外界同時注意到,身爲愛爾蘭裔,拜登也與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al Martin)通話。馬丁表示,拜登重申他支持1998年通過丶奠定北愛爾蘭和平的《貝爾法斯特協議》,兩人還談到拜登與愛爾蘭的淵源。
另一個插曲則是,鮑里斯日前發給拜登“勝選”的祝賀信中,被扒出暗藏着“特朗普”和“第二任期”的字樣。去年12月,拜登稱鮑里斯是特朗普“身體和情感上的克隆”。
英國前駐華盛頓大使彼得·韋斯特馬科特爵士(Sir Peter Westmacott)表示:“拜登將傾向於巴黎和柏林,原因不在於他本質上反對英國,而是我們在華盛頓的重要程度將因英國脫歐而降低。”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勝利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英國脫歐之後,對美英特殊關係的依賴性更強。他同時認爲,“美英特殊關係,不會因美國國內的政權變動有太大沖擊。英國處理外交事務非常靈活、務實、成熟。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美英關係基本都能平穩過渡。從歷史和大局來看,兩國在國際上有廣泛的利益,會繼續朝着穩定方向發展。”
英國首相鮑里斯
德國
德國總理辦公室10日表示,默克爾與拜登通電話時恭賀他勝選,希望兩國互信合作,並“一致認爲在衆多全球挑戰面前,跨大西洋合作非常重要”。作爲歐盟成員國的領頭羊,德國的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盟對美國新政府的期待,即希望修補美歐關係在特朗普時期造成的裂痕,重啓跨大西洋關係,使歐洲再次得到美國的“尊重”而非霸凌。
此前,默克爾已經向拜登和哈里斯發去賀電,稱讚拜登“瞭解德國和歐洲”,並表示自己過去曾經與之有過愉快的交流。而在2016年特朗普贏得大選後,默克爾當時則重申尊重民主價值的必要性。
“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德關係,包括默克爾和特朗普的私人關係,並不是很好。”凌勝利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特朗普的執政風格在很多方面凸顯了美德的不同。特朗普偏好單邊主義,而德國倡導多邊主義。德國認爲,和特朗普相比,拜登有長期的外交經驗,風格更加穩健,在處理聯盟關係方面,會比特朗普更到位。”
凌勝利進一步指出,在防務分擔上,特朗普要求德國增加防務開支,而德國長期處於和平時期,防務經費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增長。特朗普還要求削減駐德美軍,這也是美德防務關係下降的體現。如果拜登能順利上任,雙方在多邊主義、氣候變化方面,會有契合點。“德國希望,隨着拜登當選,德美關係會迎來新階段,超越過去幾年的不愉快。”
德國總理默克爾
法國總統府愛麗捨宮表示,當地時間10日下午,馬克龍與拜登通話十多分鐘。馬克龍承諾,會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反恐方面與美國開展合作。拜登則對馬克龍表示,希望能讓北約和歐盟的紐帶更加充滿活力。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應對氣候變化、疫情是目前全球多數國家的訴求,但馬克龍還特別提到“反恐”,這也是近年來法國國內的重點議題。
上個月中,法國聖奧諾里訥市,一名中學教師刀當街遭到襲擊並被斬首身亡。之後,法國承諾將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打擊宗教極端主義。
11月10日,馬克龍與默克爾等歐洲國家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聚焦歐洲反恐形勢和應對措施。馬克龍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恐怖主義是歐洲面臨的“切實威脅”,歐洲必須採取“迅速和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
“馬克龍在與拜登的通話中,表達了法國的重大關切,期待拜登帶領美國與歐洲迴歸共識。尤其在反恐方面,希望獲得美國的支持。”凌勝利表示。
法國總統馬克龍
亞洲方面,12日上午,日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通話10多分鐘。雙方同意就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展開合作。菅義偉表達了將日美同盟定爲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基礎的想法,確認了加強同盟的方針。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幾個歐洲國家都是在10日就與拜登通電話,而在亞洲方面,最早通話的日本已經是12日。
“日本的通電比歐洲國家更晚些,主要有三個原因,”凌勝利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一是從日本國內政局來看,菅義偉接任安倍不久,內閣還處在過渡階段;二是從菅義偉本人的履歷來看,此前他多負責內務,缺乏外交經驗;三是考慮到2016年美國大選時,日本表現出更傾向希拉里,結果押錯寶,特朗普上臺後,安倍急急去修復關係。這一屆,“日本可能想‘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通話後,菅義偉表示,“日美同盟對於日趨嚴峻的日本週邊地區、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來說不可或缺,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拜登則聲稱,“《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適用於釣魚島的防衛。”
有不少網友質問,拜登是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了?但有觀點就認爲,由於拜登的地位還沒定下來,他目前的說法並不代表美國官方表態,另一方面,凌勝利認爲,在釣魚島問題上,拜登以後能給日本提供何種方式、多大程度的支持,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和靈活性。
在週四(1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日媒記者就此事提問。汪文斌迴應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美日安保條約》是冷戰產物,不應損及第三方利益,更不應危害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樊小菊分析,日本視對美關係爲外交、安全政策的“基軸”,日本外交的基本方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策。因此,比起“打好交道”,更受重視的是拜登上臺帶來的國際格局和地緣政治變化,特別是今後美國的對華、對日政策。
樊小菊認爲,從菅義偉目前的表態看,日本在拜登上任後追求的主要目標,一是“更強固的美日同盟”,另一個是續推“印太構想”,實際就是強化美日關係和爭取更大的外交空間。但兩者之間有內在矛盾:更緊密的美日關係、特別是對美更具從屬性的外交政策將縮小日本外交空間,而與美國政策保持一定距離才能提升日本自身戰略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菅義偉與拜登通電話在當地時間早上8點半左右,緊接在菅義偉之後,當地時間12日上午9時,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拜登通電話。這個時間差,或許也反映出拜登對於兩位亞洲盟友的排序。
韓國青瓦臺發言人康珉碩稱,在通話中,拜登重申了美國捍衛韓國的承諾,強調韓國是“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的關鍵”。“文在寅總統要求就雙邊聯盟未來發展、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安全進行密切合作,”康珉碩在簡報會上稱,“‘當選總統’拜登稱他將密切合作以解決朝鮮核問題。”
拜登已表態,他不會在沒有前提條件的情況下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晤。但他也表示,他會接受與朝鮮“有原則的外交”。
凌勝利分析,韓國對美國的戰略需求,就是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安全問題。而美韓同盟的鞏固,有助於韓國掌握半島的主動權。具體到朝核問題,預計拜登會加強與盟友的溝通,而不是像特朗普一樣隨心所欲,暴露美韓聯盟的分歧。
同樣是和拜登打電話,爲何歐洲盟友快,亞洲盟友慢?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衝此前曾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美媒宣佈拜登獲勝後,各國的表態是“親者快,仇者痛”,即美國的盟友積極祝賀拜登,而美國的競爭者反而對大選結果更加審慎。
而祝賀後的一系列通話,雖然同爲美國盟友,但整體看來,歐洲盟友通話更迅速,亞洲盟友稍遲。
“美國在全世界擁有龐大的盟友體系,但是這些盟友對美國的依賴性是不一樣的,”凌勝利分析,“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性小一些,自主性強一些,而日韓反之。因此,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態度更加明確、迅速。而日韓進行通話更加穩妥、慢一些。”
文在寅和菅義偉均表示,願在拜登1月份就職美國總統後不久同他舉行峰會。菅義偉還探討2月出訪美國。
凌勝利認爲,日韓更期待美國新政府與它們的聯盟關係進一步鞏固,而歐洲國家更關心與美國拓展合作。
相關推薦
中俄爲何還不向拜登發祝賀?各國祝賀有什麼潛臺詞?
自從美國大選開始後,就有同行記者就提醒我,等着大選結果出來那天吧,外交部記者會會很精彩。
週一(9日),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來到藍廳的外媒記者明顯比往日更多。記者會正式開始一小時前,就有不少外媒攝像在調試聲音,中外記者們交頭接耳談的也是大選,一種緊張又期待的氣氛在瀰漫。
週日凌晨,美國媒體紛紛報道,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2020美國總統大選。經過一天的發酵後,在週一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全場2/3的問題都圍繞美國大選,幾乎所有外媒的提問都聚焦在中國對美國大選的反應。CNN、NBC、彭博社、路透社……這些國際主流媒體的提問,也從側面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於中美關係下一步走向的高度關注。
外媒問了啥?中方怎麼答?
首先挑起美國大選話題的CNN記者,他一口氣問了三個問題,糾結於中方還未對美國大選結果表態、背後的考量,以及發去賀電的時間。
CNN記者:在美國大多數媒體宣佈拜登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之後,很多國家都已向拜登致賀。中方遲遲未表態的原因是什麼,是否覺得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仍不確定,或者有其他考量?中方何時會發去賀電?
汪文斌: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經宣佈成功當選。我們理解,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做出確定。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們將按照國際慣例辦理。
我們歷來主張中美雙方應該加強溝通對話,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之後,NBC、彭博社、路透社接連提問,落腳點是拜登上任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甚至具體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汪文斌的表態符合中方一貫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政策。中方在審慎觀察,等待美國大選的合法結果。”一位不願具名的國際關係研究專家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彭博社記者之後又二度提問,也是週一記者會的最後一個問題,從哈里斯的性別來切入,並將其與中方領導人的表態聯繫。
彭博社記者: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週年高級別會議上發表講話,呼籲促進性別平等。中方認爲卡瑪拉·哈里斯當選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對實現這一目標有何影響?
汪文斌:中國有一句話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叫“婦女能頂半邊天”。中方始終致力於實現性別平等,始終致力於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大選結果將出未出 各國的祝賀或沉默
美國多家媒體已經依據投票數據,第一時間宣佈大選結果出爐,拜登獲勝。
但大選遠未塵埃落定。嚴格說起來,美國大選結果並沒有“官宣”——根據美國法律,總統最後結果必須由各州在12月的選舉人團來決定。
當地時間8日晚,特朗普甚至發推稱,“什麼時候開始,由蹩腳的媒體來宣佈我們的下任總統了?”
特朗普至今堅持不願認輸,強調“選戰還沒結束”,下一步將開打法律戰,要求調查選舉舞弊現象,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確切證據支撐特朗普的指控。
但是,不管特朗普願意與否,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已經在“朝前看”,對拜登的祝福紛至沓來。不過,祝福下面隱藏不少期待或埋怨。
拜登在競選時承諾,如能正式當選美國總統,將尊重多邊主義、鞏固與傳統盟友的外交關係。
在大選結果出來後,這些美國傳統盟友們,也第一時間向拜登發去祝賀。
加拿大
既是美國的鄰居,又同爲“五眼聯盟”成員之一的加拿大,其總理特魯多8日凌晨一點就發推文,向拜登和哈里斯表示祝賀,稱加美兩國是“朋友、夥伴、盟友”。特魯多還表示,“我非常期待與二位共同合作,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40多分鐘後,特魯多又發佈正式聲明,稱加拿大和美國關係“卓越超羣,世界舞臺上獨一無二”,兩國政府將繼續合作推進世界和平、包容、經濟繁榮、治理氣候變化。
其它同爲“五眼聯盟”成員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導人也表示,期待與拜登政府的合作。
“美國的西方盟友,普遍會歡迎拜登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院大國關係室主任鍾飛騰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因爲拜登重視盟友的價值,而特朗普執政4年的核心政策之一,是要求盟友承擔成本。特朗普政府不太重視盟友,相反發動了對盟友的貿易戰。”
德國
在美國的歐洲盟友方面,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發推文恭賀拜登和哈里斯。在週一的記者會上,默克爾稱,“要戰勝我們面對的巨大挑戰,跨大西洋的友誼無法取代。”她稱讚拜登“瞭解德國和歐洲”,並表示自己過去曾經與之有過愉快的交流。
同爲女性,默克爾特別祝賀哈里斯成爲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副總統,稱讚其當選所帶來的“激勵”作用。
法國、英國領導人也做了類似表態。
歐盟
此外,歐盟領導人也已經向拜登和哈里斯道賀。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歐盟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個強大的跨大西洋關係,期待歐美在新冠肺炎疫情、多邊主義、國際貿易、氣候變化領域一同合作。
“盟友的表態,充分反映了,特朗普外交對聯盟體系和國際秩序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令他們飽受困擾,這些盟友迫不及待希望與迴歸‘正常’的美國打交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騰軍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美國傳統盟友的表態中,一個高頻詞是“氣候變化”,既有對拜登——這位同樣重視氣候變化的民主黨人執政的“如釋重負”,也暗含了西方發達國家對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氣候政策,以及背後美國脫離多邊主義框架的不滿。
特朗普上臺後,在2017年6月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該協議於2015年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通過,旨在共同遏阻全球變暖趨勢。今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該協議,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國家。但目前拜登公佈的四大優先事項,其中一項就是應對氣候變化。
在中東方面,美國的傳統盟友,同時也與特朗普交好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新總統的祝福有些“姍姍來遲”。內塔尼亞胡形容特朗普是“以色列在白宮從未遇到的最好的朋友”,8日,他感謝特朗普把美以雙邊關係推向高峰。
不過,在近12個小時的沉默後,內塔尼亞胡以友人的語氣發推祝賀拜登:“喬,我們認識已經40年了,我們的關係很熱烈,我知道你是以色列的偉大的朋友......我希望能夠和你們兩位進一步加深美以之間的特殊關係”。
鍾飛騰分析,在中東問題上,特朗普很照顧以色列,在競選期間,甚至拉了一些盟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可以說特朗普政府對以色列的態度,是過去幾年美國政府中相當親以的。因而,在拜登當選後,以色列多少有些尷尬。”
伊朗
而伊朗精神的領袖哈梅內伊則批評美國民主,說不管大選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的政治、社會、道德標準下跌。
亞洲方面,由於哈里斯的印度血統,印度從官方到民間,已經迫不及待在“攀親戚”,印度總理莫迪形容哈里斯的成功是“所有印度裔美國人的驕傲”。莫迪還表示,他有信心在哈里斯的領導下,美國和印度的關係會變得更強大。
哈里斯祖籍的小村莊圖拉森德拉普拉姆(Thulasendrapuram)舉行慶祝活動,當地民衆舉着哈里斯的牌子,稱她爲“印度的女兒”,並在寺廟舉行儀式,“感謝神恩”。
“美印關係雖然看起來熱乎,但莫迪並不會把印度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此前,莫迪對特朗普是有合作亦有懷疑。”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衝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美國出現一位印裔副總統,是不是對印度有益,還在兩可之間。“總體來說,哈里斯會保持美國利益優先,而且美國副總統實權並不大。”
日本
日本首相菅義偉,早早表示,對美國大選十分關注。結果出來後,菅義偉祝賀拜登,表示期待與對方合作,繼續強化日美同盟,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丶自由和繁榮。
韓國
韓國總統文在寅指,韓美聯盟堅如磐石,非常期待爲共同價值而合作。會加強和拜登之間的溝通管道,確保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不會出現“真空期”。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文在寅在推文中特別引用美韓聯合司令部口號“共同前進”(Katchi Kapshida, )。這或許是暗示美國新政府,要重視韓國,以及韓國作爲美國盟友的身份。特朗普時期,美朝互動過多,讓韓國相對被動。
“日韓的表態略有差異,但總體上也是歡迎拜登當選,原因不言而喻,拜登重視盟友價值。”鍾飛騰認爲,不過,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拜登很可能繼承奧巴馬的政策,即對朝鮮忽視,這會起很多波瀾。相反,特朗普則一反常態和朝鮮互動頻繁。
俄羅斯
而作爲區域大國,且在上一屆大選中深陷干擾美國大選傳聞的俄羅斯,莫斯科方面遲遲未表態也引發外界關注。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9日表示,“無論如何,我們希望與下一任美國總統建立對話,並商定尋找使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途徑。”佩斯科夫還稱,俄美間的合作不僅將影響這兩個國家,而且將影響整個世界。
克宮還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正等待美國大選的官方結果,並將在結果得出後祝賀獲勝者。
“俄羅斯的小心表態,顯然是不想被美國國內勢力利用,被動捲入大選爭議之中。”張騰軍分析。
鍾飛騰表示,過去幾年,美俄關係仍處於下降通道,美國國內對俄羅斯的態度並不友好。“因此,俄羅斯的表態中規中矩,要等待法律上確認,程序無誤,才正式承認誰就任美國新總統。”
“總體看來,今年祝賀的奇怪之處是'親者快,仇者痛'。”王衝指出,當總統候選人贏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後,各國祝賀是慣例。但今年,越跟美國親近的盟友祝賀拜登越早,在選舉還存在一點點法律糾紛的可能下,早早表態祝賀拜登,成爲壓垮特朗普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些盟友是‘反特朗普不反美',討厭特朗普搞單邊主義。”
“而美國的對手,例如俄羅斯,表現謹慎。怕萬一特朗普有1%的可能翻盤後報復。”王衝說,“巴西總統至今未祝賀拜登,因爲他的風格與特朗普很像,與特朗普有種‘惺惺相惜'。”
臺灣押錯寶 彌補來得及嗎?
臺灣地區的表態值得玩味。由於此前“押寶”特朗普落空,蔡英文當局正在想盡辦法彌補。
蔡英文先是別有用心地轉發今年1月11日拜登恭賀她當選的帖文,表示“這次輪到我恭賀拜登及哈里斯當選”。她指出,雙方關係建立在強健的價值觀上,期待共同合作,深化雙方的友誼和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但同時,民進黨當局還是試圖“一碗水端平”,在恭祝“新人”拜登的同時,依然不忘感謝“舊人”特朗普。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發推文稱,“我衷心感謝特朗普政府的堅定支持和友誼。在過去的四年裡,臺灣變得更強大、更安全、更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未來。”吳釗燮的推文還提到,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和友誼“是2300萬臺灣人的不朽遺產”。
“蔡英文用推特表達對拜登的祝賀,本身是一種心虛的做法,”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祝賀領導人的勝選是有渠道的。一般首先通過外交渠道來遞交公文,然後同時在社交媒體上表達祝賀。“恐怕蔡英文當局沒有正規渠道,只能通過社交媒體的方式祝賀。其實是想通過內宣的方式來穩定民心,來表達即使押錯了寶,未來拜登也可能會給她一個機會。”
張騰軍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蔡英文當局的表態是典型的兩面派作法,其對拜登的討好之舉,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罷了。”
朱松嶺指出,未來拜登政府如何對待民進黨當局,可以證明蔡英文的彌補是否失敗。特朗普時期,美國政府沒有底線地加大頻度打臺灣牌,使得“臺獨”不斷“倚美抗陸”,“以武拒統”,“‘臺獨’以爲傍着美國大腿,就可以興風作浪。但拜登的兩岸政策會更加趨於理性,更加註重美國的形象,使美國和臺灣關係上恢復理性,恢復美國傳統的政策上。”朱松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