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劉強東之爭有了結果,劉強東贏了!

一條新的規定出臺,讓馬雲、劉強東之爭的結果更加明顯,劉強東贏了!

作爲中國電商行業的兩大風雲人物,馬雲和劉強東受到的關注度都很高。馬雲整整比劉強東大了10歲,創業時間也更早。馬雲第一個項目是搞翻譯,後來做了電商,而劉強東是開餐館,後來在中關村賣光碟。在最開始,兩人處在不同的行業,可以說是毫不相干。直到2004年,京東轉型到線上開始做電商,才真正成爲了同行。

馬雲看衰京東

在電商行業,馬雲是劉強東的前輩。馬雲很早就獲得成功,獲得軟銀投資,淘寶打敗易趣,收購雅虎中國等等一系列事件,讓馬雲名聲大噪,很快就成爲中國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

與阿里廣受資本青睞不同,劉強東完全是純屌絲創業,一個人帶着公司慢慢磨。那幾年京東在中國電商行業不起眼,規模很小,所以馬雲連京東是誰都不知道。直到2012年,劉強東向蘇寧,國美髮起價格戰,才真正一戰成名。

實際上,阿里和京東雖然都是電商公司,但走的模式卻不一樣。阿里是做平臺的,所有的賣貨、客服、發貨等都不負責;京東做自營,更像是線下的零售商,把貨進過來,然後賣出去,自己來發貨。

也正因爲如此,京東的模式更重,因爲配送的需要而自建了物流團隊。隨着兩家公司相繼成爲行業的老大和老二,競爭就變得異常激烈,雙方不時發生口水仗,公關戰,就連馬雲和劉強東也經常親自下場。

馬雲一向很自信,說話很霸氣。在京東逐漸成長起來後,馬雲卻表示不看好,認爲京東物流會成爲拖累,京東將來會成爲悲劇。馬雲這話說得很重了,但劉強東也不甘示弱,認爲時間會證明一切。這就是著名的“馬劉之爭”,馬雲不看好自建物流,劉強東卻堅信自己的選擇。

劉強東贏了!

馬雲之所以看衰京東物流,是因爲隨着平臺訂單量的不斷上漲,所需要的物流人員會越來越多,未來有可能超過百萬,管理起來很難。但如今,劉強東贏了,京東物流並沒有那麼多員工,主要是因爲科技帶來了變化。

早在2015年,京東物流就建立了第一個大型自動化分揀中心,不需要一個員工,全部自動化處理。2017年又建立了首個無人倉,之後又有無人機配送,智能化的設備爲京東物流減少了不少人力。

如今的京東物流不但成功了,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績。2021年實現上市,目前市值1600多億港元。業績增長迅猛,2021年前三季實現營收742.5億元,全年很可能超過千億。目前在全國有1300多個倉庫,覆蓋全國100%的縣城。

誰也沒想到京東物流不但沒成爲悲劇,反而成爲了劉強東手上的最強王牌。阿里注重流量,但京東更注重服務。京東物流帶來極好的購物體驗,送貨超快,送貨上門,服務到位。

與之相反,阿里因爲物流交給第三方,因爲服務不到位,導致口碑很差。所以,阿里又不得不重視物流,開始將通達系收攏過來,想要提升服務,從而影響到用戶的購物決策,但整合難度很大,還是京東體驗最好。

阿里有麻煩了?

京東在物流上的優勢顯而易見,如今阿里又遇到了麻煩。衆所周知,阿里爲了提升配送效率,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很多菜鳥驛站。設立驛站的初衷是因爲白天很多用戶都要上班,無法領取快遞,先放在驛站,等下班了用戶自提。

然而,發展到今日,送貨上門已經成爲了一種默認的規則。不但如此,還沒電話和短信告知,在阿里平臺購物後,都要到支付寶或者菜鳥驛站APP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快遞。

不經用戶允許,沒有通知,私自簽收,導致問題重重。快件丟失,損壞現象時有發生,用戶離驛站太遠,貨物太重自提麻煩等等,可以說是怨聲載道。

京東物流則不同,在送貨前會提前電話告知,方便收件就送上門,不方便就改時間,或者是放快遞櫃,服務非常到位。

如今,阿里可能有麻煩了,因爲國家發佈了新規。近日,國家郵政局發佈了《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

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爲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如有違反,責任人員將面臨最高3000元的罰款,快遞企業面臨的罰款更高達3萬元。

這樣一條規定,無疑會讓“阿里系”快遞公司面臨很大的麻煩,如果要送貨上門,它們的成本會大幅提高,效率也可能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阿里平臺的服務水平,最終影響到用戶的購物體驗。

不得不說,在自建物流這塊,劉強東不但決策正確,而且眼光長遠,無疑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