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指標”“花錢讀名校”......高考招生的這些騙局一定要認清!
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正在進行中。近日,教育部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高考錄取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考生及家長要高度警惕“花錢可買大學名額”等詐騙信息,切勿輕信蠱惑。高招錄取還有哪些詐騙伎倆?人民網梳理了相關典型案件以作提醒。
案情簡介:王某的女兒高考成績不理想,通過關係聯繫到李某等人。李某等人聲稱可通過關係,讓王某女兒到某知名法律院校插班學習,畢業時可辦理該校統招本科畢業證。王某隨即答應並付給李某等人鉅額錢款。王某女兒入學後,李某等人利用職務便利,爲王某女兒提供課表、飯卡等,與統招入學學生無異。然而,四年學業完成後,王某女兒卻只收到了僞造的畢業證書,嚴重影響了王某女兒的畢業、就業。
法官提醒:犯罪分子利用部分家長希望通過找關係能夠進入高校的心理,精心佈下虛假入學的騙局,家長在面臨鉅額財產損失的同時,考生也失去了四年寶貴的求學時光。高考錄取過程中不存在“內部指標”“特別綠色通道”,考生及家長應對考生的成績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寄希望於“分不夠、錢來湊”的特殊途徑。
書面承諾不可靠,事不成後退款難
案情簡介:景某的孩子高考成績不佳,李某自稱認識軍隊的人,承諾能以三十五萬元的價格幫助景某的孩子入讀軍校。景某向李某支付了近二十萬元作爲定金後,李某出具了收條,並表示如果事情未辦成,除退還定金外,還會補償五千元。然而,辦理入學的事被李某找藉口一拖再拖,臨近開學也未辦成。景某要求退款後,李某也並未退還定金。李某最終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法官提醒:在此類“收錢辦事”的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都會出具書面收條或承諾。多數家長認爲,對方出具收條後,即使事情未辦成也可以退款。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家長這一僥倖心理騙取定金後,以手續繁瑣、事情正在辦理等爲由拖延退款,或又以錢款都已用於“打點關係”等藉口拒絕退款。家長應理智對待考生分數,不輕信“花錢即可入學”“事不成即可退款”的騙局。
案情簡介:陳某的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通過介紹,陳某認識了李某。李某稱,十五萬元就可以讓陳某的孩子在北京某知名大學讀書。然而,陳某向李某支付了五萬元“檔案製作費”後,孩子並沒有被該大學錄取。李某告訴陳某,這所大學今年進不去,但可以先在某學院待一年。陳某聽信後,又根據李某的要求,多次向李某支付該學院的學費、上述知名大學的學費以及住宿費等。隨後,陳某發現,在上述知名大學和學信網上查詢不到其孩子的任何信息,隨即報警。李某因用類似手段騙取被害人錢款,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
法官提醒: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以及辦學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種新類型的研修班、成人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部分犯罪分子打着知名高校的旗號,故意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使得考生及家長出現“低分上名校”的錯誤認知,等到考生入學後,才發現上的是沒有正規學籍的研修班等。在此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應通過正規渠道瞭解學校資質、師資力量等,不給騙子可乘之機。(薄晨棣、王巖、實習生張靚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