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東控股被暫停融資買入 部分投資者面臨穿倉風險
市值最高蒸發超250億元,連續11個跌停的仁東控股(002647)被暫停融資買入。深交所公告稱,根據各證券公司報送的融資融券業務數據,截至12月8日,仁東控股融資餘額及信用賬戶持有市值均達其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公司股票於12月9日被暫停融資買入。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此前獨家獲悉,仁東控股確實爲莊家操盤的個股,目前該莊家已被司法部門控制。
融資盤佔比達25%
在融資盤強制賣出引來的跟風效應下,仁東控股目前已經連續11個跌停,公司市值已從最高位的超360億元跌落至106億元。因融資餘額及信用賬戶持有市值均達到流通市值的25%,仁東控股自12月9日起被交易所暫停融資買入。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公司融資餘額爲30.29億元,佔流通市值比例爲25.79%。
事實上,即使沒有融資買入的限制,仁東控股新增的融資買入額也極小。12月8日,投資者融資買入公司的金額僅爲7萬元。
連續幾日來,仁東控股跌停板上均有超大封單,而接盤者微乎其微,投資者賣出無門,多數高位進入的股東遭遇“悶殺”。12月9日,跌停板共有177.56萬手封單,約合金額33.52億元。而目前仁東控股市值爲106億元,意味着超三成流通市值正在等待接盤。
一位接近監管的內部人士此前曾向記者表示,莊家控制了不少個人賬戶的融資盤以及場外配資盤,而在莊家被監管和司法部門控制後,融資盤按規定被券商強制賣出致使該股開始跌停,配資盤也聞風大舉賣出,而仁東控股跌停後的成交量極低,且賣盤很大,導致連續跌停引發踩踏。
部分投資者穿倉在即
截至三季度末,仁東控股的股東人數爲1.31萬戶。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查,在單邊下跌的情況下,目前被捲入危局的不僅僅是普通投資者,部分場內及場外配資盤也已經出現虧損。仁東控股的融資盤在8月初尚不足20億元,11月中旬快速攀升至34億元,期間股價介於40~60元,意味着有十幾億的融資盤持倉成本在40元以上。
華東地區某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原始託管的仁東控股大概有18個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兩融賬戶持有的,有些賬戶早已達到了平倉線。現在市場這樣單邊下跌,掛了單也賣不出去,只能乾瞪眼,我們也很着急。”
一位熟悉兩融規則的券商人士表示,對於目前已經達到平倉線的仁東控股股份,即便賣不出去,券商每天也會在跌停板掛單,這是必要的風控動作。
據測算,投資者如果按照1∶1融資比例滿倉買入仁東控股,目前股價爲18.88元/股,也就意味着在成本價在38元/股以上的融資盤在虧光本金的同時,從券商融入的資金也已經出現虧損。
根據相關規定,當信用交易投資者擔保物被全部平倉後,仍不足以償還對證券公司所負債務的,證券公司會向投資者繼續追償,倘若協商不成,最終會採取法律途徑進行追償。
一旦訴諸法律,在法院做出裁定後,相關執行信息將會在個人徵信報告中體現,從而影響個人其他信貸業務。
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12月9日晚間,仁東控股再度發佈股價異動公告,重申公司目前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就在仁東控股股價下跌前夕,公司控制權剛剛發生了控制權變更,在被北京海淀區國資委入主一年後,仁東控股實控權又重回自然人霍東手中。
針對股價連續跌停的情況,仁東控股董秘辦相關負責人曾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公告,股價是市場的行爲,公司也不知道原因。
不過,通過梳理仁東控股的相關公開信息,公司目前經營情況並不容樂觀。
進入2020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仁東控股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54億元,同比增長89.77%,淨利潤虧損2192萬元。
今年10月份,公司突然公告在興業銀行的3.5億元的銀行貸款已經逾期。根據公告內容,上述貸款系去年10月份發放,貸款期限爲1年,因公司未達續貸條件,需按時償付本金,但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環境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公司流動資金較爲緊張,已無力支付上述貸款。
此外,仁東控股還被捲入了一起擔保金額達15億元的擔保訴訟糾紛。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流動負債達23億元,其中金融機構借款本息6.41億;經營性負債3.32億;其他流動負債13.27億,三個月到期的流動負債爲8.1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