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思爾芯IPO項目未勤勉盡責 中金公司被立案調查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10月11日晚間,中金公司(601995.SH)突發公告稱,當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公告顯示,因中金公司涉嫌上海國微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爾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根據相關法律法規,2024年9月25日,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中金公司立案。
對此情況,中金公司相關方面迴應《中國經營報》記者稱:“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相關工作,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將堅持以投資者爲本,不斷強化執業過程的質量管控,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夯實‘看門人’責任,進一步提升執業質量,更好服務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思爾芯涉欺詐發行
具體來看,中金公司此次被立案所涉及的項目爲思爾芯科創板IPO。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集成電路EDA領域的科技企業,業務主要聚焦於數字芯片的前端驗證,爲國內外客戶提供原型驗證系統和驗證雲服務等解決方案,服務於人工智能、超級計算、圖像處理、數據存儲、信號處理等數字電路設計功能的實現,並應用於物聯網、雲計算、5G通信、智慧醫療、汽車電子等終端領域。
2021年年初,中金公司對思爾芯展開了上市輔導,並公告了其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情況報告及輔導備案基本情況。很快,2021年8月思爾芯提交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並披露了招股書明書(申報稿)。根據申報稿,彼時思爾芯三年一期(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其2018年到2020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爲2119萬元、7176萬元、1.33億元,實現持續較快增長。淨利潤方面,2018年爲虧損622萬元,2019年爲虧損984萬元,但在2020年突然實現扭虧,並實現了1011萬元的淨利潤。資產規模也從2018年年末的1250萬元飛速提升,2019年年末達到1.85億元,2020年年末達到9.06億元。
雖然數據“好看”,但思爾芯並未實現上市,而是在2022年7月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同時,證監會對思爾芯進行了立案調查和審理,事由是涉嫌欺詐發行。證監會調查發現,思爾芯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文件中編造重大虛假內容。2024年2月,證監會公告了對思爾芯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的行政罰款等相關處罰。而該案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企業在提交申報材料後、獲註冊前,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隨後,2024年6月,上交所進一步對思爾芯開出“罰單”,其中對思爾芯予以5年內不接受發行人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紀律處分。根據彼時監管披露的調查結果,思爾芯通過虛構銷售交易虛增營業收入、提前確認收入虛增營業收入、少計期間費用等方式,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合計1536.72萬元,佔當年度營業收入的11.55%;虛增利潤總額合計1246.17萬元,佔當年度利潤總額的118.48%。
面對這一財務造假情況,保薦機構“看門人”責任受到質疑,彼時市場就有傳聞稱保薦機構恐受到進一步調查。
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近年來,監管正不斷推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券商“罰單”數量激增。
根據多家媒體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上交所、深交所等監管部門已累計對73家券商下發400張監管函。而2023年全年,中國證監會、各地證監局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累計對86家券商下發共計295張“罰單”或監管警示。除了“罰單”數量上升,目前頻繁遭“點名”的對象也相較以往有所不同,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等頭部投行成爲監管點名“大戶”。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11日,保薦家數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別爲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海通證券,而這三家券商保薦家數分別達到133家、101家、62家,但其項目撤否率分別高達46.62%、50.5%、50%。同時,今年以來合計已有6家券商存在9條保薦違規記錄。
一位業內人士對此現象提及:“這主要發生在監管層‘嚴監嚴管’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爲從源頭上維護資本市場良好生態,監管正不斷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9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到,堅持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到8月末,已經查辦的證券期貨違法案件有577件,特別是嚴肅查處了恆大地產、中核鈦白等一些重要案件,與財政部從嚴查處了恆大地產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形成有力震懾。今年5月以來全市場披露重大重組案例近50單,市場反響比較積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戰略部署。證監會將堅持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保穩定,不斷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