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面臨創新者的兩難 彭博作家建議:設廠別過度集中

彭博作家認爲,臺積電不應過度集中設廠。(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全球晶片短缺之下,臺灣又夾在中美兩大強國科技角力之間,半導體龍頭臺積電的一舉一動已經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不只有多國來信求援車用晶片,美國和歐盟都積極邀請臺積電投資設廠,設廠不只是經濟問題,更衍生成晶片供給國安問題,但針對臺積電本身策略,彭博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今天發文指出,臺積電製造集中的策略需要改變,並建議歐洲設廠纔是合理的選擇。

高燦鳴指出,臺積電即便成爲世界上最關鍵的晶片供應商,而且還是一家擁有5400億美元資產公司,但管理階層卻還是堅持將所有最先進的製造能力保留在三個位置。

高燦鳴認爲這樣的情況需要改變,他也指出,過去臺積電將所有工廠都安排在兩個小時高鐵車程可以到達的地方,讓工程師可以一天趕赴多個廠房,但這樣的策略已經是過去的思維了,臺積電並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分析,這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西方各國越來越擔心自身的供應鏈,位在無法控制的範圍,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都會造成像這次車用晶片短缺的結果,也讓各國領導人開始討論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僅管臺積電目前仍領先對手十年,但這樣的優勢很快就可能因爲政治問題而被侵蝕,高燦鳴表示,如果當地政府堅持零部件必須要由當地採購,但臺積電在那卻沒有設廠滿足要求,訂單隻能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臺積電9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臺灣以外的客戶,然而產能卻都集中在少數廠房,高燦鳴指出,或許在二十年前,這不是問題。但是,現在擁有晶圓廠的公司越來越少,且大多數公司都依賴臺積電,過度集中已無法繼續延續。

他更點出,現在很難找到在全球範圍內如此集中營運的公司,就算是收入一半來自蘋果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工廠。

高燦鳴認爲更糟的是,在國際關係使臺積電成爲地緣政治風暴中心之時,管理層拒絕看到維持這一戰略的愚蠢(folly)行爲或拒絕對其進行改變。

高燦鳴認爲,這家臺灣公司面臨着創新者兩難,堅持了已經使用了三十年的商業模式,並且拒絕承認不斷變化格局,這可能會使舊的方式變得多餘。

他也提到臺積電有需要意識到,經濟和政治力量正不斷推動西方國家生產更多半導體,特別是美國正試圖重返過去輝煌,以及從歐巴馬政府開始,就擔心中國有可能攻擊臺灣,而導致晶片供應出現風險

特別是當英特爾利用這樣的局勢,趁着各國對於依賴亞洲供應鏈的恐懼,呼籲政府投資在本地晶片業上,高燦鳴認爲,臺積電必須要考慮在國外設廠,纔是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