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藥店受關注 近九成居民願意嘗試網上購藥

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大方向下,中國的醫藥電商發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有專家提議,要加快醫保在線支付,完善“醫、藥、保”互聯網服務閉環。也有業內人士建議修改完善網絡藥品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互聯網藥品交易主體資質許可處方管理、藥品宣傳、數據保存、藥師在線服務、藥品運輸及不良反應監測與處置等予以進一步明確,按照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原則明確交易主體的義務法律責任,結合《電子商務法》等充分發揮第三方平臺審查義務。

短短几年間,醫藥零售的市場格局悄然轉變。在監管完善與鼓勵創新的政策利好下,醫藥電商迎來春天。此前艾瑞諮詢發佈《中國居民購藥調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醫藥電商平臺及時補充藥品供應,強化信息對稱、供需匹配、全渠道配送能力,以滿足用戶激增的需求。

目前,傳統購藥方式其實存在較多痛點,線下藥店實體門店限制品種有限,且店員給人的推銷感較強。而醫藥電商平臺聚合了大量藥企、藥店資源,擁有龐大的SKU儲備。主流電商平臺的SKU數量通常爲線下藥店的10-60倍。無論是家庭常備藥品還是慢性病與罕見病用藥,用戶都可以在醫藥電商平臺上買到。

《白皮書》顯示,有近九成居民表示願意電商平臺購藥。促使消費者選擇醫藥電商平臺的主要因素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更多的品牌選擇”、“具備更安全保障”以及“更低的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網上藥店正在爲慢性病患者購藥持續“減負”。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開藥,具有復購、穩定、高成本屬性,線下購藥面臨“門診等候時間長”等問題。在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下,慢病患者作爲易感人羣,線下購藥還存在交叉感染風險。這時,藥品種類齊全平價的醫藥電商平臺順理成章成爲慢性病與罕見病患者購藥的首選渠道。

基於此,有業內人士認爲,“互聯網+醫藥”模式下,原先需要反覆跑醫院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可轉移到互聯網醫院複診購藥,爲實體醫院釋放更多的醫療資源,有助於實體醫院聚焦重病急病診療,加快分級診療的推進。

而在醫療、醫藥、醫保互聯互通之後,需長期服用各類慢病用藥、新特藥靶向藥的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藥電商平臺醫保支付購藥。不僅可以減少實體醫院“以藥養醫”的現象,也將促進實體醫院、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藥電商平臺圍繞藥品銷售展開自由競爭,爲購藥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此外,電商平臺購藥的安全性也得到多數消費者的認可。用藥安全被越來越多國民重視,不少電商平臺先後推出過安全用藥相關的AI系統、藥品風險管理系統、家庭安全用藥手冊等一系列加強用藥安全的“互聯網+”手段。醫藥電商平臺亦可提供正規藥師/醫師諮詢服務,有效彌補低線城市線下藥店藥師及藥品資源的不足。

總體而言,隨着政策的大力扶持、消費習慣的線上移動化、新冠疫情的附加影響,網上藥店成爲越來越多居民的購藥渠道,而伴隨着城市下沉,醫藥電商平臺的社會價值將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