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式犀利反擊:高德坐穩網約車老二隻是第一步!
作者:風清
來源:電商頭條(ID:ecxinwen)
俞永福式犀利反擊,
網約車老二隻是起點!
如果沒有滴滴,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滴滴,還有高德打車!12月15日,俞永福自己在內部會議上宣告:高德現在已經穩坐了行業老二!但是很顯然,這不是他的最終目標。
距離今年7月滴滴APP下架已近5個月。5個月過後,滴滴的日單量從下架前3000萬單的峰值暴跌到如今的不到2300萬,平均一個月跌掉100多萬;與此同時,“行業老二”高德的日單量直逼600萬單,按這種勢頭,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高德的日單量突破千萬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在此消彼長的網約車市場,高德的日單量如果真的達到1000萬意味着什麼?繼滴滴之外,這個市場又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寡頭!
要知道,在這個行業苦心經營了數年之久的美團,現在的日單量也就是100萬,相同訂單量的還有一直都在瘋狂燒錢的T3和曹操。
所以,你要相信這世上有時就是有奇蹟,俞永福和他的鐵血團隊,真的憑着一腔熱血,將高德送到了網約車金字塔的頂端!
2002年,高德地圖成立。肖軍三人創立高德地圖時,這家公司最顯著的特點是“不差錢”:三個聯合創始人中,除了肖軍,侯軍和成從武都是財務出身,所以高德從成立的那天起,就網羅了一大批精兵強將,發展得順風順水;經過十多年的積累,高德在業內的名氣不斷上升,成爲寶馬、本田、通用等多家全球重量級品牌的地圖服務商。
2010年7月,高德成功在美國上市;4年後,早就暗中和高德眉來眼去的阿里索性以11億美元全資收購了高德。
2015年,俞永福繼原阿里CEO的陸兆禧之後,成爲高德新掌門人,高德就此進入“俞永福時代”。
當時的俞永福,也是人狠話不多的實幹派:他走馬上任後,僅用了一個多月就開發出了新版高德地圖,而且系統流暢度大大提高,也讓高德第一次看到了突破百度地圖的機會。
2016年,升級後的高德地圖勢不可擋,日活量首超百度地圖——從此之後,百度只能有心無力地從後面仰望着高德高大的背影了。
手中有了高德地圖這個全國最大的手機應用地圖後,高德也於2018後7月順理成章地進入網約車市場。
然後,僅用了一年,高德就坐上了國內網約車第二把交椅。雖然當時高德的日單量還是很低,大概只有80萬左右。
所以,對俞永福而言,網約車第二隻是起點!
像上文所說的,雖然滴滴獨佔了大部分市場,但是,國內網約車市場並不缺實力玩家,所以問題是:一馬當先的爲什麼是高德?
首先,模式上的創新。
和滴滴等競爭對手不一樣的是,高德的角色是平臺服務,這也是阿里的強項。也就是說,高德沒有自己的司機和車輛,而是通過聚合打車的服務模式,將滴滴、首汽、神州、曹操主流出行服務商接到自家平臺上——這麼說吧,APP排行榜上8成以上的打車APP,都出自它的旗下。甚至可以說,高德的訂單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滴滴。
其次,趕上了好機遇。
高德大力佈局網約車市場時,也是滴滴因安全問題被迫下線順風車服務的時候。這時候,高德也趁機推出零佣金、大面額優惠券等服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實現對除了滴滴之外所有對手的逆襲,一口氣就坐到了行業老二的位置上。
還有,高德地圖,永遠是出行的最大理由。
毫無疑問,高德地圖是高德集團的技術核心,高德地圖和網約車結合起來後,相當於高德爲所有網約車提供了一個新的獲客入口,在互聯網紅利越來越稀薄的今天,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入口。當然更重要的是,高德地圖還提供了搜索各種生活服務的場景,滿足了消費者打車-住宿-吃飯-旅遊等種種幻想——此前,還從來沒有一個APP在縱深擴展上能達到這種高度。
最後,不得不承認,高德還是營銷大師。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高德近年來推出的每一項服務,零佣金也好,優惠券也好,敢坐敢賠承諾也好,不管最後真正落實到位的有多少,但是,這些服務的推出本身就看準了用戶心理,調動了大家用高德叫車的積極性。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未來高德真的可以動滴滴的奶酪嗎?
雖然滴滴現在還是穩坐網約車老大的位置,但是,滴滴一個月不解禁,每月的訂單量都在暴降,地主家再有餘糧,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
這也意味着,其他網約車平臺的機會來了。
說得再具體一些,目前,高德、曹操、T3都在躍躍欲試。
最近兩個月,曹操出行和T3出行都完成了兩筆數額驚人的融資,一個是38億美元,一個是77億美元,從這兩筆融資上,很多人已經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決戰氣氛了。
背後有阿里站臺的俞永福,當然不會錯過滴滴暫時缺席的良機。
說起來,俞永福和程維都曾是阿里干將,只是俞永福進入阿里前,程維已離開阿里自己出來創業了。
如今,兩個阿里員工終於在網約車市場見面了。
從現在的發展勢頭來看,在滴滴空缺的這段日子,高德在流量和服務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從現在的輿論氛圍來看,滴滴解禁的時間表可能還是遙遙無期,只能說,高德現在的機會的確很大。
但是,對高德而言,它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
一方面,聚合打車的服務模式的確解決了司機、車輛等重資產資源投入過大的問題,也會在發展初期帶來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但是,隨着接入的平臺和人越來越多,這裡面怎麼分割利益,如何應對越來越大的運維成本,甚至如何真正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對於俞永福和他的高德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戰。畢竟相對於“直營”的打車模式,聚合打車的服務模式增加了更多環節,要達到收支平衡,必然通過增加對用戶收費等方式來解決,而這最終會降低用戶的打車體驗。
所以,俞永福和程維在網約車的戰事,纔剛剛進入中場!
你若喜歡,爲我們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