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學者:政策對臺有利 意在促融
大陸推出鼓勵臺企參與大陸農、林業的「農林22條」,專家認爲,該措施對臺灣有利,未來大陸還會推出一系列措施爭取臺灣民心,但臺灣應正面看待兩岸經貿交流,兩岸政府也可在事務性協商中累計互信。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樂觀看待大陸推出「農林22條」,認爲這是對臺灣有利的事情,呼籲我方應該正面看待兩岸經貿交流,不要多做政治解讀。
趙春山以稍早發生的禁止進口臺灣鳳梨事件爲例,認爲該事件是技術性問題,應該把政治跟事務性問題分清楚,政治歸政治,事務歸事務,兩岸應透過事務性交流累計更多互信,別做過多揣測。
趙春山預計,大陸未來還會推出一系列的措施爭取臺灣民心,臺商應利用「十四五」規劃提到的國內大循環,開發大陸國內市場,但同時要因應整個國際局勢變化,做好風險管控,南向與對岸市場並進,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表示,「農林22條」是涉臺工作「反獨、促統、促融」中的促融部分,是經濟社會融合措施,也是統戰的一環。今年大陸對臺工作會議、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談話都着重在促融,尤其是對臺企部分。另一方面,這也事關大陸農村地區的主要政策-鄉村振興問題,大陸需要臺商的資金、技術,所以也是在「利己」。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認爲,在宣佈「農林22條」以前,大陸對臺灣農林相關投資並沒有不歡迎的意思,「這次鼓勵的東西,過去也同樣鼓勵」,主要是再次強調歡迎臺商到大陸進行農林投資,同時也可培育大陸熱帶水果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