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守候馬祖人14年 根除幽門桿菌降胃癌發生率登上國際期刊3次

臺大醫院今天舉辦「胃癌防治新26準則榮登Gut醫學雜誌期刊記者會鄭鬱蓁攝影

內科教授宜家醫師(左)、消化內科醫師劉志銘均(右)14年來每年飛馬祖守候當地人的健康。

受限於醫療資源,以及生活飲食習慣,一直以來馬祖的胃癌發生率全臺的3倍以上,爲各縣最高,臺大醫院因此14年前開始,深入馬祖社區,爲30歲以上的縣民篩檢幽門螺旋桿菌,並投藥治療進行全面根除,如今馬祖地區的胃癌從53%下降一半至25%,幽門桿菌盛行率從七成降低到如今只剩一成,治療成果登上Gut雜誌60週年的12月封面,且連上3次,訂立出世界的胃癌防治準則。

臺大醫院今天舉辦「胃癌防治新26準則榮登Gut醫學雜誌期刊」記者會,包含衛福部長石崇良、臺大院長吳明賢連江縣長劉增應,以及臺大公學院院長陳秀熙、內科部教授李宜家醫師、消化內科醫師劉志銘均出席。

劉志銘表示,胃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死因臺灣自2000年至今,每年都是3500到4000人左右的胃癌發生人數,雖然臺灣人口老化分母變小雖胃癌發生率會下降,但胃癌發生總人數不減反升。

不過,他指出,胃癌是可以預防的,研究指出,超過八成的胃癌都是由幽門桿菌和螺旋桿菌感染引起,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來看,若根除幽門桿菌,每年可以減少77萬名胃癌發生。

因此臺大醫院從2004年開始直到2018年,在馬祖地區針對年齡大於30歲且幽門螺旋桿菌呼氣檢驗陽性居民實施除菌治療,14年來共檢測7616人,篩檢涵蓋率達到85.5%,後續投藥治療者共4286,除菌率達93.5%,

李宜家表示,經過追蹤,連江縣的胃癌發生率大幅減少一半。以臺灣來看,目前成年人的幽門桿菌盛行率爲31.4%,預估臺灣人成年人有590萬人有幽門桿菌感染。至於馬祖地區的盛行率2004年時高達64.2%,如今也只剩15%。

李宜家指出,碳13呼氣一次成本約1000元,14天的治療藥物約600元,也就是說,僅需要1600元的成本,後續可以省下若罹患癌症的化療等龐大醫藥費,成本效益非常大。

從連江縣立醫院醫師開始、院長直到衛生局局長,一直都在連江縣服務的縣長劉增應觀察,一直以來胃癌、肝癌就是馬祖民衆健康最大威脅,一直希望可以改善民衆健康,如今透過篩檢與投藥,幽門桿菌感染率原本七成,降低到只剩一成,比臺灣平均還要低,這不只是連江的經驗,也可能成爲全新類減少胃癌的威脅,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劉志銘表示,幽門桿菌的感染方式與飲食習慣有關,共食共杯飲水生食等都會引起,特別是家戶內傳播,此外一親等內的家屬有的話也都是高風險族羣。因此建議一般民衆若平時上腹部不舒服、「胃鄒鄒」、脹氣建議可刪減幽門桿菌,現階段醫生評估50歲以上或是一親內有胃癌家族史者健保可提供做胃鏡,就可同時檢測幽門桿菌,年紀輕的民衆則消化道不舒服也建議可以自費篩檢,提早發現,提早消除幽門桿菌,就越能預防胃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