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管理:汽車業重在疏堵

“從需求側來講,汽車產業需要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強化汽車市場服務質量,以優質服務換來消費者的使用偏好,這是市場成熟的標誌。”

去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需求側管理,並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消費的擴內需作用被再度強調。業內人士認爲,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作爲大宗消費品,擴大汽車消費有助於拉動國民經濟發展。那麼,如何發揮需求側管理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國家電動乘用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給出的答案是清除堵點。“清除堵點是汽車產業需求側管理的關鍵舉措。”他說。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

一直以來,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在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持續多年的高額投資造成了我國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負面作用越來越大;我國已成爲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外部經濟環境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今後還會有惡化的可能性,對我國出口造成一定的阻礙。“投資與出口都不適合恢復經濟活力,消費的作用日益凸顯。”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說。

供給與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兩端,此前我國已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如今又提出需求側管理,那麼這兩個概念的提出有何背景?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兩者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瑞看來,供給側改革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有時代背景因素,2008年暴發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也造成了很大沖擊。以汽車業爲例,當時汽車行業的生產力成本上升、全要素的生產效率下降等,這些不利因素讓產能過剩的問題浮出水面,我國汽車產業有必要進行供給側改革。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汽車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也的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而需求側管理是在“雙循環”背景下提出的。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安崗說:“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迫使我國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發揮強大的國內市場優勢,暢通內循環成爲當務之急。需求側管理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下的有力舉措,是供給側改革之後的又一項重要決策。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是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關係,共同目標都是爲了暢通內循環,充分發揮強大國內市場的優勢。”

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張建平以汽車業爲例告訴記者:“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首次超過1000萬輛,有人問我,中國汽車產業會一片光明嗎?我當時說非也,別看規模大,但有三大隱憂,一是1000萬輛由多少家企業生產出來?二是自主品牌佔比有多高?三是關鍵零部件自主企業有多少?那時候供給側改革已有迫切需求。201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500萬輛,那3個問題依然沒有很大的改觀。如今注重需求側管理,首先要問的是汽車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不是消費者想要的產品,是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產品。時代在變,消費者的需求也在變,需要把供給側與消費側結合起來找到契合點,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注重需求側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通俗點說就是首先讓老百姓買得起,買了之後也願意使用。然而,我國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現象還比較嚴重,對如汽車一類的大宗消費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約佔總人口的42.86%,這些人的收入幾乎全部用來解決溫飽問題。張建平說:“我國需要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持續增加消費者的收入,才能讓他們跟上消費的步伐。”

張建平認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包括一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這兩個方面都要進行改革。同時,社會保障的覆蓋面要繼續擴大和完善,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敢於購買大件商品、耐用消費品,才能讓他們有能力去消費。

能否買得起在於收入分配改革,那麼願不願意使用則在於使用環境的改變。汽車行業怎樣創造良好的使用環境?答案是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

劉瑞告訴記者:“過去我們比較注重購買管理,比如限購、搖號、拍牌等,今後我們應該轉向使用管理。”

相對來說,汽車購買環節比較簡單,時間節點交易節點也比較集中,有利於出臺購買管理政策。而汽車使用環節面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汽車年檢難、停車難、道路擁堵、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等,這些問題已經存在了很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購買和使用汽車的積極性。安崗說:“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安崗認爲,從需求側來講,汽車產業需要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強化汽車市場的服務質量,以優質服務換來消費者的使用偏好,這是市場成熟的標誌。

汽車使用管理既包括新車購買之後的行駛、維修、保養,也包括二手車交易及使用。安崗認爲,隨着汽車市場保有量越來越大,加強二手車市場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二手車市場信息高度不對稱,消費者購買風險較大,更需要加強使用管理。“建立汽車使用檔案,藉助區塊鏈等新技術不失爲一種有效的使用管理手段,這將有效克服汽車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於二手車交易的暢通也有幫助,也能間接推進新車及二手車市場的銷售。”他說。

另外,汽車市場正在快速分化,也更加專業化。過去“老三樣”曾經佔據我國汽車市場的主體,如今從豪華轎車到A00級車型都覆蓋了一大批消費者。安崗認爲,不同市場、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差別比較大,使用管理也要有針對性,例如,在快速發展的農村市場,汽車產品的使用管理不能“一刀切”,因爲農村市場規模很大,消費需求也不單一,而是有諸多分層。因此,應該完善使用環節的管理方式,讓企業利用消費需求分層的特點,把產品種類匹配在不同層級的市場上。

打通堵點拉動消費

除了加強使用管理,還要打通消費堵點。汽車既是大件消費品,也是耐用消費品,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個環節不順暢都會成爲“堵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汽車行業最爲嚴重的堵點在於限購政策導致很多消費者無法購買汽車,這使得汽車消費需求很難被激發出來。王秉剛認爲,大城市的購買力比較強,但大城市的限購政策把一大批消費者擋在門外。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第4期北京市小客車指標搖號,3076人搶1個指標,中籤率爲0.000325,難度與雙色球四等獎中獎率(0.000434)相當。王秉剛說:“限購有失社會公平,也不利於激發汽車消費需求。北京市的新政策是解決堵點的一種方法,符合需求側管理的思路。”另外,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既定的大政方針,如何激發新能源汽車消費更應該被高度重視。王秉剛建議,對於已有1輛車的家庭應允許他們再購買1輛新能源汽車,這既有利於環保,也有利於引導汽車消費轉向新能源汽車。

堵點還有很多,張建平認爲,汽車企業對外公佈的承諾,以及執行承諾是否到位對消費者購買及使用汽車都有較大的影響。有些企業的承諾不明確、不具體,在執行過程中造成了消費者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消費堵點,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比於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的堵點更多。安崗認爲,新能源汽車的堵點主要在於配套基礎設施,以及消費者使用的疑慮。在需求側管理中,應該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並培養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習慣;給予優先使用的消費者更多優惠,以吸引更多人購買;加快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方便消費者使用。只有打通了這些堵點,才能創造更多的消費需求。   本報記者 萬仁美 《 中國汽車報 》(2021-01-11  0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