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應代代相承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魁智、李勝素:優秀傳統文化應代代相承
“京劇藝術要薪火相傳,京劇的海外傳播也要一代代接力下去。”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魁智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於魁智和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近日受邀參與四海同春·2021年全球華僑華人新春雲聯歡節目製作,合作演繹了交響京劇《神州禮讚》,雲聯歡將於北京時間2月26日與觀衆見面。
資料圖: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魁智(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左)。
於魁智和李勝素是“四海同春”慰僑訪演的老朋友,過去十餘年間曾多次隨“四海同春”藝術團赴世界各地演出。回憶慰僑演出的經歷,讓於魁智印象深刻的是海外僑胞們對京劇藝術的喜愛。“雖然他們旅居海外多年,但京劇的伴奏一響,臺下總是掌聲雷動,大家還能跟唱一些耳熟能詳的唱段。”
“對我們來說,每次出國訪演不僅是完成演出,也是在傳播中華文化、傳遞中國聲音、傳遞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於魁智表示,前輩梅蘭芳先生早就把京劇帶向了世界,他要沿着前輩的道路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
他說,過去總覺得外國人看不懂京劇,早年間出去都演《鬧天宮》《三岔口》《雁蕩山》等武戲,觀衆大多是看熱鬧,如今《鳳還巢》《將相和》和《太真外傳》這樣的文戲也走出去了。
李勝素對此也深有感觸,“近年來我在海外演出時場下都是座無虛席,記得有次演《白蛇傳》,結束時外國觀衆爲了表達喜愛,向臺上扔了很多玫瑰花,在他們看來中國戲曲很神奇,好玩好看又好聽。”
如何讓京劇更好地走出去?於魁智建議在文字的翻譯工作上多下功夫。“唱詞的翻譯要儘量做到準確,同時宣傳冊上的劇情介紹也要翻譯好,讓觀衆入場前就對內容有初步瞭解。”
他表示,國家京劇院近年更多地攜全本大戲赴海外演出,通過充分的前期宣傳、精心的字幕製作、邀請當地知名藝術家協助導賞、表演中適當增加表情和動作幅度等辦法,讓國外觀衆看得懂。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從藝近50年,於魁智仍然被京劇的魅力深深吸引。“我10歲開始學戲,從無名之輩一步步通過舞臺實踐走出來,現在演每一場戲仍然會帶着興奮的心情,充滿創作的激情,京劇已經成爲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融入到血液中。”
“我們把所有的精力投入戲曲中,沒有其他愛好,也沒時間思考其他問題。”李勝素說,她和於魁智現在每年演出不少於100場,每次演出前都會深入排練場,對青年演員的一招一式手把手指導。
李勝素表示,學習戲曲藝術是漫長又辛苦的歷程,從小就要苦練基本功,沒有10年的時間,一個戲曲演員不可能站上舞臺。“京劇有‘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我們肩負着承上啓下的責任,要把前輩藝術大師留下的寶貴經驗和藝術品德傳遞給青年演員們。”
“如今京劇的觀衆呈現年輕化趨勢,‘追戲’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於魁智說,去年西安演出時,在後臺遇到很多年輕人,能感受到他們對京劇藝術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