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升級,優化數字經濟環境

與時俱進地調整法規內容監管形式,推動治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精準化邁進,必將促使數字經濟規範化、法治化綠色發展

“雙11”網絡購物越來越近,各大電商平臺拉開“預售帷幕,各種優惠促銷活動令人眼花繚亂,很多人早把心儀商品放進購物車,只等到時一鍵下單支付。與此同時,各地消費權益保護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發出警示,提醒消費者謹防秒殺代拍、刷單返利、中獎免單騙局,引導和鼓勵廣大消費者積極舉報各類違法行爲。消費者擦亮眼睛,監管部門保駕護航,將不斷優化網絡消費環境

近年來,網絡購物在激活消費新市場、推動居民就業、暢通經濟循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達7.49億,2019年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達到34.8萬億元,網絡經濟指數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爲80.5%。尤其是“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興起和發展壯大,不僅催生了“直播銷售員”等新職業,帶動許多地區廣大羣衆脫貧致富,更爲數字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斷刷新紀錄網購成交額,日均2億件左右的快遞,折射出中國市場巨大潛力,展現着網絡消費的蓬勃活力。

與此同時,一些不合規、不合法經營行爲也衝擊着網絡經濟市場秩序。這其中,既有商品質量貨不對板、產品假冒僞劣等問題,也出現一些線上交易的新問題。比如有的平臺促銷定價“先漲後降”、利用大數據“殺熟”、強迫商家“二選一”;有的商家有償刪差評刷好評,欺騙、誤導消費者;有的直播間不夠規範,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凡此種種,不僅使得網絡交易參與主體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更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重拳治理電商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勢在必行。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商品和服務上線後,相應的制度法規和有效監管也應“上線”、保持“在線”。近些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爲電子商務奠定法律框架,到《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等行業性標準規範直播購物行爲,從持續開展“淨網”“劍網”“清源”等專項治理行動,到推動建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我國在完善網絡經濟規章制度、優化網絡消費環境方面持續發力。與此同時,執法和監管力度也在同步跟進。不久前,上海警方偵破該市首例利用“網紅主播直播帶貨”形式銷售假註冊商標商品案,彰顯了嚴厲打擊售假、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鮮明態度。加大對違規經營行爲的打擊力度,加強對平臺、經營者及主播等的規範引導,才能打造更爲放心、舒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夯實電子商務發展根基

還要看到,隨着互聯網創新活力不斷迸發,網購經濟不斷衍生出新模式新業態,在經營規範和權益保護方面不可避免會遇到新問題新挑戰。今年9月,《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發佈,明確提出要推動及時調整不適應新型消費發展的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優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進一步規範,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與時俱進地調整法規的內容、監管的形式,推動治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精準化邁進,必將促使數字經濟向規範化、法治化、綠色化發展,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潛力、釋放網絡消費活力,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助力

(何 娟)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0日 10 版)